联系方式

  • 处办 029-87092668 / 87092231
  • 传真 029-87092668
  • 地址 西农路22号
  • 邮编 712100
  • 邮箱 ltxc@nwsuaf.edu.cn
  • ltdw@nwsuaf.edu.cn
  • 办公地点 北校区老昆虫博物馆一期办公楼二楼(北校区校医院对面)
  • 各校区服务中心联系方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新时代 新思想 新目标 新方略 新举措

新时代 新思想 新目标 新方略 新举措

——聆听十九大《报告》实况的一点感悟

作者:张绍华 张华 来源:  时间:2017-10-24  浏览次数: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全党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怀着万分喜悦和期盼的心情,收听收看了中央电视台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实况后,心潮彭拜,热血沸腾,深受教育,倍受鼓舞。报告主题突出,思想深刻,内涵丰富,理论性强,亮点纷呈。提出新时代、新思想、新目标、新方略、新举措,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前瞻性、战略性和指导性,是一篇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纲领性文献。

一、主题突出,方向明确: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指明了方向

十九大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确立这个主题,简明而又鲜明地向全国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宣示了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朝着什么目标继续前进这三个关系我国未来发展全局的大问题。这个主题向人们昭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这个主题向人们昭示,我们高举的旗帜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旗帜问题至关重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旗帜就是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旗帜就是党的共同信念、共同理想和共同目标的集中表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国人民奋斗的旗帜,胜利的旗帜。

这个主题向人们昭示,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二、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为我国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报告指出:“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报告从十个方面阐发了十八大以来的五年取得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开展、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

三、提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总结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个必须”的宝贵经验,作出“四个伟大斗争”的新概括

报告提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报告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在党的96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总结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个必须”的宝贵经验,这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勇于改革开放,让党和人民事业始终充满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

报告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报告作出伟大梦想、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四个伟大”的新概括。报告强调: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四、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判断

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这个新时代的判断,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五、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新转化的新判断

报告强调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

六、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新新理论

这一新理论的提出,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地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报告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作出新的理论概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七、提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

报告提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以上“十四个坚持”,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八、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目标,绘就新蓝图

报告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作出新的战略安排。报告提出:“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报告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

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九、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举措。

报告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干十件大事:一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二要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三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四要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五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六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七要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八要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九要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十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

编辑: 金平安     终审:刘晓正    最后更新:2017-10-24


Copyright (C)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离退休工作处 版权所有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陕西杨凌 邮编:712100 网站负责人:张鹏飞 管理员: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