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处办 029-87092668 / 87092231
  • 传真 029-87092668
  • 地址 西农路22号
  • 邮编 712100
  • 邮箱 ltxc@nwsuaf.edu.cn
  • ltdw@nwsuaf.edu.cn
  • 办公地点 北校区老昆虫博物馆一期办公楼二楼(北校区校医院对面)
  • 各校区服务中心联系方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转载:【“双先”事迹】声聚正能量 为霞尚满天——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上海市杨浦区“老杨树宣讲汇”团队

转载:【“双先”事迹】声聚正能量 为霞尚满天——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上海市杨浦区“老杨树宣讲汇”团队

作者: 来源:人民日报  时间:2025-04-27  浏览次数:

  “我们结合亲身经历,向市民讲历史,讲党的创新理论,讲新时代上海城市发生的可喜变化。”上海市杨浦区“老杨树宣讲汇”团队负责人倪来娣说,“用心做、努力讲,大家都乐此不疲!越来越多人喜欢听我们的宣讲。”

  “老杨树宣讲汇”团队是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现有成员300多人,最大的95岁,平均年龄73岁。成立5年来,团队成员一直奔走在宣讲的路上,累计开展宣讲2600余场。  

依托网络平台实现百万量级线上播放  

  2020年,“老杨树宣讲汇”团队成立,一批理论扎实、擅长宣讲、乐于奉献的离退休干部,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时代精神为使命,成为上海开展理论宣讲的重要力量。他们先后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志愿服务项目”“上海市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  

  “老杨树”们心不老,他们主动拥抱互联网,为红色宣讲插上“数字双翼”。5年来,团队依托网络平台,实现了从“几万人线下听课”到“百万量级线上播放”的跨越式增长。  

  在哔哩哔哩平台,团队开通“杨浦老干部”直播账号,开启红色宣讲新探索。“我13岁进入纱厂,每天工作12小时……”“七一勋章”获得者黄宝妹,首次成为“网络主播”,在直播中讲述自己“一辈子为人民纺纱”的奋斗故事。满头银发的“黄奶奶”在镜头前深情表示,自己虽然退休了,但要继续为大家讲好红色故事。直播评论区的年轻网友纷纷发送“接好前辈的接力棒”的动情弹幕。红军后代刘松山等一批老同志走进直播间,讲党史、讲国史,深受年轻人喜爱。  

  为符合年轻人的学习习惯,“老杨树”们指导、协助互联网企业打造“红色旋风”系列英语口语频道,“用英文讲‘半条被子’的故事”等14门课程先后上线。在“老杨树开麦啦”志愿服务项目中,团队成员胡峻、李俊英等线下走进校园,线上同步直播,引导广大学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以个人经历讲述看得见、摸得着的发展变化

  “老杨树”们是国家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奉献者,是开展红色教育的“活教材”。大家坚持讲鲜活的发展故事,从百年党史到时代强音,他们以亲身经历为教材,为青年人上好人生“大课”。  

  年过九旬的“人民教育家”“改革先锋”于漪,每年都会向青年教师分享她“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的故事,鼓励他们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她走进杨浦高级中学,与05后学子“青春对话”,寄语当代青少年“生逢盛世,不要忘记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要肩负重任”。  

  上海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张云,从“上好党史学习教育必修课”着手,深入基层和学校开展宣讲,激励更多人在“牢记来时的路,走好前行的路”中为党旗续写新荣光。  

  他们持续讲好滨江红色故事、新时代杨浦人民城市建设故事。杨浦区委原书记、区人大常委会原主任陈安杰,作为杨浦转型发展的亲历者,倾情讲述城区“蝶变新生”之路。团队成员郝建华在杨浦新江湾城生活了20年,“我现在就是家门口的‘活地图’,可以把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发展变化讲给居民群众和青年一代听。”  

  他们关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三新”领域。“老杨树”们以互联网企业党建指导员身份与外卖员交流谈心,与大家一起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建活动,助力企业实现党建工作与业务发展的“同频共振”。  

吸引越来越多人参与理论宣讲

  5年来,“老杨树宣讲汇”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理论宣讲,共同奏响人民城市建设的“大合唱”。  

  规模持续扩大,许多离退休干部慕名前来。目前,团队已发展成为区、街道、居民区三级宣讲网络。队伍内部还探索形成了“宣讲导师+宣讲员”的新团队,以老带新,不断壮大“银发”人才库。  

  课程“火”出了圈。很多时候,团队年度课程“菜单”一经发布,各单位的讲课邀约就纷至沓来。哪里有需要,“老杨树”们就把“讲台”搬到哪里。杨浦区委党校主体班次、中学生共产主义学校、爱心暑托班等都成为“老杨树”们宣讲的平台。  

  机制不断完善。团队根据不同群体定制宣讲计划。面对社区普通群众,团队打造“老杨树·开放思政屋”,推出一系列精品视频党课,并创作了红色沪剧、上海说唱等艺术党课;面对繁忙的企业工作人员,团队利用“午间一小时”和下班后的时间,为他们讲课;面对外卖员群体,团队利用外卖量较少的时段,就近在快递员休息室开设“微党课”,外卖员听得津津有味。  

  莫道桑榆晚,“老杨树”们说,将继续讲好身边的生动故事,带动更多市民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共建和谐美丽城市,共创幸福美好生活。


编辑: 张华     终审:马志宏    最后更新:2025-04-27


Copyright (C)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离退休工作处 版权所有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陕西杨凌 邮编:712100 网站负责人:张鹏飞 管理员: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