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关工委» 教育部关工委•读懂中国 | 为农业机械化贡献终生

教育部关工委•读懂中国 | 为农业机械化贡献终生

——记农业机械专家祝永昌教授

作者:李姝晴   指导老师:李晓春 来源:  时间:2022-07-04  浏览次数:

  1935年5月,祝永昌出生于陕西省商州区,1956年毕业于西北工学院机械系,后被分配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前身——西北农学院农机系。40余年来,他扎根在杨陵,俯下身、弯下腰,将毕生汗水和心血都倾注到了农业机械化事业。

脚踏黄土  情系三农

  1956年9月,21岁的祝永昌被分配到农机系,“刚开始搞科研的时候,由于对农业生产并不了解,科研可谓举步维艰。” 祝永昌回忆道,向老师请教、听课,他用了一切能用的方法补习农业知识。小到作物生长周期,大到耕种模式,在课堂传授知识的同时又化身为学子,认真补习课题中遇到的农业知识。

  1958年6月,作为农机系1956级2班班主任,祝永昌带领学生去草滩农场参加为期一周的棉花定苗和夏收劳动。定苗是按照一定的距离,留下壮苗。开始时,同学们都认为简单、轻松,歌声此起彼伏,一段时间后,同学们由蹲式改为坐式,而后又改为爬式,形形色色,无奇不有,许多人连连叫苦。

  定苗工作主要是为了控制棉花幼苗的数量。“连农机系的师生面对如此简单的工作都束手无策,农民的辛苦可想而知。但如果借助农业机械,实现精量播种,就能大大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辛苦劳作的事实又一次让祝永昌认识到,国家急需真正能够研制农业机械的科技人员,认识到当时西北农学院成立西北地区唯一的农业机械化系多么及时,也激励他在认真学好农机理论的基础上,熟悉农作物栽培技术,做好农业机械化教学,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农机科技人才。

胸怀社稷  砥砺前行

  1958年5月,祝永昌被派遣到武功县协助一项农具的改革,事先得知是当地已将双轮双铧犁改成可载重500公斤的人力车,然而实地看了以后,发现不但没有改成,且双轮双铧犁被拆得面目全非。 “农民们需要花费千斤小麦才能购买到的双轮双铧犁被改成了效率低下的人力车,这车甚至根本无法使用”,看着墙上价格昂贵而无用的“挂犁”,祝永昌教授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在做好农业机械化教学的同时,20世纪50年代,祝永昌兼任校办实习工厂技术员,与职工夜以继日地参加生产劳动,结合学生实习,为西安石棉厂生产出石棉合绳机,为草滩农场阳早、寒春夫妇生产出牛奶消毒器主要部件,饲料粉碎机、榨油机等,并带领1956级同学改装成功了机控车床,带领1957级同学改装成功了压缩机等。在此期间,协助系内教工在工厂开展了铸铁电动机、山地拖拉机、圆盘式小麦收割机、白口铁变改造灰口铁的试验研究等。生产过程中,祝永昌深入车间,带头投入重点工程,为了完成夏收急需的拖车制造任务,他连着熬了几个晚上,白天仍继续工作。

  “农业是需要情怀的,没有情怀,没有对土地的敬畏之心,没有胸怀天下的责任感,吃不下农业这份苦,是做不好农业机械化的。”祝老师清楚地知道,农业机械化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任重而道远。

科技兴农  与时偕行

  1978年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农民家庭为单位,实行包产到户。

  祝永昌发现,耕地的小块化让中大型联合收割机无法在田里工作。看着烈日下弯腰收割的农民,他心里萌生出了设计和制造小型谷物联合收割机的想法,满足小麦收割季节“龙口夺食”的急需。

  想法很丰满,但现实却很骨感。当时国内多数专家认为,要想配套联收机,拖拉机的马力至少要在20~25范围内,15马力的小四轮拖拉机远远达不到这个理想数值,于是断言小四轮拖拉机配套联收机的想法无异于痴人说梦。

  祝永昌课题组不信邪。为了解决小四轮拖拉机动力不足的问题,他们历时两年经过300多次台架实验,取得数据9019组,绘制图表186张,最终成功解决了学术界争论不休的技术难题。

  1988年9月,“小型联合收割机及其部件研究通过鉴定,认为该成果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填补了15马力小四轮拖拉机配套悬挂式联合收割机的空白。”这一年是中国龙年,因此课题组将该机型命名为“飞龙”。希望成果在龙年开始起飞,为中国小麦收获机械化贡献力量。

  为了将科研成果真正变成生产力,祝永昌课题组以本校农机实习工厂为基础,进行改进试验及生产试验。夏收季节,大家顶着烈日挥汗如雨在田间地头忙碌,跟机作业考察机器工作状况,排除故障,坚持对用户进行访问,掌握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祝永昌和穆浩民赴河南推广技术,在三门峡西站下车已晚,旅社全部客满,大冬天只好在街边一个烤红薯的炉旁取暖,坐等天亮,让当地晨练的人误以为是讨饭的叫花子。

  祝永昌课题组连续3年在校办工厂每年生产20台“飞龙”投放市场,通过跟踪试验,改进产品不足之处,又将实验成果和改进后的图纸无偿提供给生产厂家,使工厂产品质量不断得到提高,满足了市场需求,使“飞龙”小联合在市场获得了高度赞誉。成果先后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陕西省人民政府产学研联合开发优秀成果二等奖和国家科委 “九五”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

  筚路蓝缕启山林,扎根杨陵,用双手勤勉耕耘;栉风沐雨砥砺行,宠辱不惊,用一生服务农业。“实现农业机械化任重而道远,希望同学们脚踏实地!” 祝永昌嘱咐道。


编辑: 张华     终审:刘庚军    最后更新:2022-07-04


Copyright (C)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离退休工作处 版权所有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陕西杨凌 邮编:712100 网站负责人:张鹏飞 管理员: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