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处办 029-87092668 / 87092231
  • 传真 029-87092668
  • 地址 西农路22号
  • 邮编 712100
  • 邮箱 ltxc@nwsuaf.edu.cn
  • ltdw@nwsuaf.edu.cn
  • 办公地点 北校区老昆虫博物馆一期办公楼二楼(北校区校医院对面)
  • 各校区服务中心联系方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颐年文苑» 森林里的故事

森林里的故事

作者: 来源:  时间:2011-11-09  浏览次数:

 
蒋尽才
1969年深秋,我被西北农学院派往宁陕火地塘教学试验林场工作,1984年夏被调回,历时15年。在场期间,有很多人和事深深地感动了我,使我终生难忘。
初到林场,有两个老工人陪同我到林场唯一一片12000亩的原始森林,熟悉林区情况。我们稍事准备,驶向火地沟进发。
一进火地沟,展现在我们眼前是一片广袤的原始森林。越向里走,森林越密,树越大,真所谓古木参天、遮天蔽日。地上铺着两三寸厚的枯枝落叶,软乎乎的。空气异常清新,还夹杂着些许松脂香味。山高水高,可以听到附近沟里的泉水叮咚,流水潺潺。两个师傅,都是在林场工作了十多年的森林老手,好像对林区情况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边说边走,我们来到梁顶。真正有“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指头红日近,俯首白云低”之感。极目远眺,万顷波涛,尽收眼底。一个师傅用手指着说:“你看”。我顺着师傅的手看去。“在那很远很远的山脚,散落着十几户人家。这是离林场最近的村庄——腰岭关”。我似乎看到,缕缕炊烟从房顶升起。还看到一片淡红的什么。师傅说:“秋天,村子周围似乎淡红的东西是苹果树、梨树的叶子。春天,可美啦!村周围的苹果花、梨花、桃花竞相开放。鸡呀!羊呀!牛犊呀!在花木丛中吃草、觅食、嬉戏。说到这里我情不自禁地咏道“高山远山森林山,近山低山花果山”。山区真美呀!
1958年,为了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陕西省政府同意了西北农学院在秦岭南麓火地塘林区建立教学试验林场的请求。于是,林学系的教师理所当然肩负起创业者的责任。
当时的火地塘是古木参天,荆棘丛生,交通闭塞,除两户山民外,一片荒凉。同志们只得搭帐篷,睡“钢丝床”。没有菜,“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地种菜。粮吃完了,到50里开外的关口去背。就这样,白天还要上山勘测,晚上在煤油灯下整理资料,孜孜苦读。同志们睡在床上打趣地说:“空气清新煤气远,鸟兽唱歌送佳音”;有人说:“棍棍床,窟窿墙,睡在‘房’里看月亮”。晴天还好,若遇雨天,“房”外大下,“房”内小下,无处不下。就这样,苦战年余,终于挂起了“西北农学院宁陕火地塘教学试验林场”的牌子。
秦岭林区没有落叶松。林学系的教师们看到在东北、华北生长良好的速生树种落叶松后,决心让落叶松在火地塘安家落户。
经教师和林场职工的努力,在火地塘林场土层肥厚的阳坡山脚引种成功了。但能否在海拔2400公尺的平河梁栽植,谁也没有把握。上世纪60年代末,让落叶松长上平河梁的战斗打响了。第一年,失败了,第二年春,留根全裸露在地面;第三年再种,又失败了,成活的寥寥无几,即使苟活也七扭八歪。于是,“平河梁是风口浪尖,落叶松不能上平河梁”的言论出现了。但是林业工作者们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们认真总结失败的教训。于是从山沟到山坡,再到山上逐步推进;加大密度,增强树苗的抗逆性;进行冬春两次抚育防止“冻拔”等一整套改进方案提出来了。70年代初的春天,红旗插上平河梁。奇迹出现了:千余亩落叶松幼苗长势良好。落叶松吐着嫩芽,在和煦的阳光下千帆竞发,实在喜人。
山里人祖祖辈辈用松壳子,后来有油灯照明。新中国建国20多年,山外早已实现了电气化,而山里人依然是油灯作伴。
1969年,驻场教师和林场职工,遂萌发了修建水电站的构想。于是,一个“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修建水电站的方案被提出,通过了几十名教师、职工下河坝、选石料、抬石头、砌水坝、开渠道、垒基础,修建电站的战斗轰轰烈烈地打响了。1970元旦,水轮泵安装好了,渠道修通了,水坝拦水了,电线架起了,电灯安上了。当日9时,鞭炮齐鸣,无数双眼睛盯着场头头。只见场头头一声令下“开闸”,清沏的河水像脱缰的野马在渠道狂奔。刹那,水轮机飞转了,全场的电灯一齐亮了。几千年的林区终于结束了油灯照明的历史。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森林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乱砍滥伐。火地塘林场的森林也难以幸免。林场理所当然地加强了护林工作。
1981年严冬,大雪纷飞。当林场职工正以为不会发生森林盗伐,可以安睡大觉的时候,晚11点许,办公室的大门被咚咚的敲门声打开了。我走出门,迎面而来的是满身雪的兼职护林员 新路道班工人王师傅。一见是我,他就迫不及待地说:“快,快,有人坐汽车进平河梁154沟偷木料了”。我一听,急了,立即叫了一位青年职工,稍事准备,便迎着漫天大雪,上路了。当时,北风呼啸,大雪蔽天,路上积雪盈尺,路滑异常。为了制止乱砍滥伐,大家虽口吐热气,内衣因发汗而冰冷,还是奋不顾身地向前赶。跌倒了,爬起来。不知跌了多少跤,终于赶到154沟一看,车跑了,我们二话没说就马不停蹄的向宁东林业局所在地的洵阳坝赶去。翻过平河梁,成了下坡路,坡陡,路更难走。同志们管不了那么多,急速向前奔去。约4时许,跑了近50时,赶到宁东局。我们叫开了营林科领导的家门。汇报了情况,领导立即给西万路沿线的木材检查站打电话:严查偷运木材的汽车。
太阳出来了。我们迎着朝霞,怀着满心喜悦,拖着疲惫的双腿,又踏上了返场的雪路。

编辑:     终审:    最后更新:2011-11-09


Copyright (C)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离退休工作处 版权所有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陕西杨凌 邮编:712100 网站负责人:张鹏飞 管理员: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