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 处办 029-87092668 / 87092231
- 传真 029-87092668
- 地址 西农路22号
- 邮编 712100
- 邮箱 ltxc@nwsuaf.edu.cn
- ltdw@nwsuaf.edu.cn
- 办公地点 北校区老昆虫博物馆一期办公楼二楼(北校区校医院对面)
- 各校区服务中心联系方式
-
【观影《旱塬》】张正茂:致敬深耕旱土的科研赤子
作者:张正茂 来源: 时间:2025-11-20 浏览次数:
“九五” 期间,有幸和李立科研究员合作国家攻关项目“陕西渭北半湿润偏旱区农业高产高效研究与开发”,李先生属原陕西省农业科学院甘井试验区,我负责原西北农业大学澄城县罗家洼乡杨家陇试验区。
今天下午,观看以我校资环学院李立科研究员为原型的电影《旱塬》,重温了与李立科先生往日合作工作交流的难忘岁月,那些埋首田间的日夜、攻克难题的执着,竟在光影中愈发清晰。这位把一生献给旱地农业的科学家,用脚步丈量渭北高原的沟壑,用智慧破解干旱地区的种植密码,电影里他顶着烈日观察小麦、暴雨中奋力前行、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的场景、小麦丰收的喜悦,正是他科研生涯最真实的写照。
李立科先生对农业的热爱,从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而是扎根渭北旱原数十载的坚守。记得项目组攻坚旱地小麦增产技术时,他总说 “庄稼是长出来的,不是算出来的”,他带着合阳甘井试验区的科技专家蹲守试验田,记录每一次降水、每一株麦苗的长势,哪怕风沙迷眼、烈日灼肤,甚至让群众误解,也从未有过半句怨言。他也经常带着团队来到杨家陇试验区交流探讨攻关项目中的难题,电影中对他 “以田为家、以农为命” 的刻画,让我深切感受到那份跨越银幕的赤诚——他用科研成果让旱塬变良田,用实际行动诠释了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的深刻含义。
影片最动人的,是李立科先生身上纯粹的科学家精神。面对资金短缺、技术瓶颈等多重困境,他始终坚守初心、迎难而上,既有着科研工作者的严谨和执着,又有着扎根基层的务实和担当。这种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 的情怀,不仅照亮了旱区农业的发展之路,更成为激励后来者的精神灯塔。
走出影院,李立科先生那熟悉的身影仍在脑海中浮现。作为曾经与他并肩作战的晚辈,我深知每一项科研成果的背后,都藏着无数个日夜的坚守与付出。
《旱塬》不仅是一部电影,更是新时代对一位农业科学家的深情致敬,是对 “执着钻研、造福民生” 科学家精神的生动诠释。愿这份精神永远传承,激励更多人扎根大地、追逐初心,在各自的领域书写新时代的担当和奉献。
编辑: 张华 终审:马志宏 最后更新:2025-1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