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处办 029-87092668 / 87092231
  • 传真 029-87092668
  • 地址 西农路22号
  • 邮编 712100
  • 邮箱 ltxc@nwsuaf.edu.cn
  • ltdw@nwsuaf.edu.cn
  • 办公地点 北校区老昆虫博物馆一期办公楼二楼(北校区校医院对面)
  • 各校区服务中心联系方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老年风采» 《陕西农村报》跋涉在旱塬上的科学家

《陕西农村报》跋涉在旱塬上的科学家

———记中国工程院院士、旱地农业生理生态学家山仑研究员

作者:王庆 杨梅 来源:陕西农村报  时间:2015-11-26  浏览次数:

《陕西农村报》 2015年11月04日 第5版

回顾60年的科研生涯,他在旱地农业研究和应用领域留下的成果,足以被称为骄人业绩。长期担任中科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员的山仑,是我国旱地农业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和旱地农业生理生态研究方向的开拓者。他热衷于半干旱地区作物对有限水高效利用的生理生态基础及其应用的研究,提出了作物对多变低水环境适应性的科学概念。

  1954年从山东农业大学毕业后,山仑被分配到位于陕西杨凌的中科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工作。算起来,他已经工作了60多个年头了。

  在实践中,他目睹了大田作物从正常生长到逐渐枯萎的整个过程,看到了各类作物干旱下所表现的各种姿态。尤其是7、8月间旱情加剧,植株中午发生萎笃,傍晚表现各异,清晨不同程度恢复生长的情景引起了山仑的极大兴趣。那时,他每天数次到不同田间地块进行观察记录,以掌握旱情与作物生长发育的第一手资料。感叹:“这是一个多么理想的天然实验室啊!”

  同时他还利用有限的实验条件开展了系列实地研究,例如根据正常玉米地土壤含水量反而比萎笃严重的玉米地低得多的现象,为日后提出“黄土高原产量低下的主要原因不是降水不足,而是对降水未能充分有效利用,低产条件下产量提高一倍的主要限利因素是肥而不是水”的结论提供了直观依据。更为重要的是,山仑在实践中建立了“农业中少量水高效利用”可行性的最初想法。随后,山仑的学术实践从研究生物节水到发展半旱地农业,并将自己定位为理论与应用的“中间人”。

  与此同时,山仑带领研究组围绕植物高效用水这一中心命题,从实验室、试验场直到野外基点,利用多种作物开展了广泛的研究与示范,进一步证明了一定生育阶段适度水分亏缺的有益作用,论述了节水与增产可能同时实现的生理生态基础及实践依据。

  1991年,山仑发表了《节水农业及其生理生态基础》一文,提出了与工程节水和农艺节水并列的生物节水理念。生物节水概念及实现途径的提出,受到学术界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在2001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召开的“中国开发节水农业国际研讨会”上,山仑对于生物节水的研究被认为是突破了传统节水观念,符合中国农业发展的实际需求。

  会后,生物节水作为与灌溉节水、旱作节水并列的综合配套农业节水技术被纳入到《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之中。

  为此,他根据研究结果、生产经验以及国内外学者对农业用水发展趋势的判断,提出了在缺水地区发展以应用少量水精确补灌为特征的半旱地农业的主张,并于2008年会同有关专家,承担了中国工程院“黄淮海地区农业节水对策及实施半旱地农业可行性研究”咨询项目。

  这一项目根据整体评估,特别是通过总结山东、河北、北京的典型经验后认为,因地制宜地发展半旱地农业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这一结论得到了一些农业、水利专家的积极响应,中国工程院将咨询报告上报国务院后,现已纳入国家“十二五”科技规划,并作为国家科技支撑准备项目逐步落实中。

  原文链接:http://epaper.sxncb.com/sxncb/20151104/index.htm


 

编辑:     终审:   最后更新:2015-11-26


Copyright (C)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离退休工作处 版权所有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陕西杨凌 邮编:712100 网站负责人:张鹏飞 管理员: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