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处办 029-87092668 / 87092231
  • 传真 029-87092668
  • 地址 西农路22号
  • 邮编 712100
  • 邮箱 ltxc@nwsuaf.edu.cn
  • ltdw@nwsuaf.edu.cn
  • 办公地点 北校区老昆虫博物馆一期办公楼二楼(北校区校医院对面)
  • 各校区服务中心联系方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老年风采» 一片冰心在玉壶——记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畜牧学家、农业教育家张岳教授

一片冰心在玉壶——记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畜牧学家、农业教育家张岳教授

作者: 来源:  时间:2011-10-25  浏览次数:

 
作者:牛洪泰
坎坷人生正气歌
  陕西户县,自古文化教育发达,再穷再苦的人家,都要想尽一切办法供子女上学读书。就连农村妇女,辛勤劳作之余,也忘不了干文雅的事儿——拿起画笔画画儿,这就是闻名遐迩的户县农民画。因而户县这地方自古就人才辈出。这种风气和精神,在户县余下镇上马营村尤甚。
  1930107日,陕西户县余下镇上马营村一户当地的大户、也是户县名门望族之一的张姓人家,生下了一个白白净净、招人喜爱的儿子,一家人苦思冥想了好一阵,最后给这个孩子起名为张岳。从这个名字中,就不难看出张家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一个美好的愿望,饱含其中。
  不知是造物主有意捉弄人,还是应了孟子老先生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那句名言。张岳生来就和大起大落、大红大绿、大喜大悲紧密相连。
  19378月张岳7岁那年在当地正化小学上学,小学毕业后顺利地考进西安中学,后又于19498月考入西北农学院(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前身)畜牧兽医系畜牧专业,成为当时人皆仰慕的大学生中的一员,并于上学期间的1950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2年秋被学校确定为调干生”——提前中止学业选留该校担任马列主义教研室助教,讲授中国革命史课程。同年他即因表现突出,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时刚入党叫候补党员,今称预备党员。按规定候补期是1年,而他因家庭历史等情况复杂,候补期特例两年)。19539月,受学校推荐委派入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研究生班学习政治经济学,19556月毕业后回到西北农学院任马列主义教师,主讲政治经济学课程。在1957鸣放期间,他暂被派到当时的院刊编辑部帮忙,常常给院刊刊登的漫画配发打油诗。由于生性爱鞭挞邪恶、伸张正义,眼里揉不得沙子,一贯爱憎分明的他响应党的号召,帮助党整风,给校党委书记等提了点意见,差点被打成右派。由于名额限制,才被内定中右分子。讲授马列主义课程,一个中右分子自然是不适合的。他就被打入另册,先是被清除出属于上层建筑领域、党的喉舌的院刊。
  195711月,他知趣主动要求回到畜牧兽医系任教,讲授家畜繁殖学等课程,这一要求顺理成章地获得批准。这一教,就是25年。这25年,凭着宁叫挣死牛,不叫打住车不干则已,干就干出点名堂的一股自强不息的户县人的精神,他一头扎进畜牧业务领域,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畜牧繁殖技术与畜牧生产紧密结合,利用课余、节假日等时间,深入陕西省一些地、县、乡村,举办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班,普及推广人工授精技术,倡导和推广直肠检查技术。与此同时,由他主持或参与的科学研究项目猪精液冷冻保存试验,荣获陕西省首届科学大会奖,奶山羊奶酪加工及工业性试验研究,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同类研究项目还有节奏性饲养对幼驹生长发育的影响母畜同期发情试验家畜胚胎移植试验等。由他主编和参编出版发行的专著有《大家畜人工授精》(中国农业出版社)、《家畜的生殖激素》(中国农业出版社)、《役畜不孕症的诊疗与预防》(陕西人民出版社)、《家畜繁殖学》(中国农业出版社,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畜牧专业本科生通用教材,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在此期间,国家农业部为了提高全国农业院校的师资水平,委托北京农业大学牵头,西北农学院等高等院校参加,多次举办家畜繁殖科学讲习班。他除了为这类培训班讲授有关课程外,还为这类培训班编印了《母牛怀孕的诊断》、《母牛卵泡发育规律》、《精子的超显微结构及其化学组成》、《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等教材。
   “建功俟英雄1981年,他被推举、任命为该校畜牧兽医系副主任。19826月,他被上级直接任命为西北农学院副院长,1985年起任院长。
改革开拓求发展
  担任一校之长,担子十分沉重,更何况当时的西北农学院正处在一个十分关键的历史时期。他面对的是:文革浩劫之后,校园及教学、科研等设施陈旧、破败,百废待兴;一些著名的专家教授年事已高,纷纷离休退休,教师队伍断层,青黄不接;改革开放,国门大开,有能耐的中青年教师纷纷赴国外留学,去多归少,加剧了教师队伍的严重不足问题;学校招生人数逐年增加,研究生教育迅猛发展,高层次人才的社会需求量与日俱增;教育经费严重短缺,教学质量滑坡,沿海及发达地区人才需求量猛增,教师队伍严重不稳,孔雀东南飞一江春水向东流势不可挡;行业不同,收入差距进一步加大,比较利益的驱动,无异于给当时的西北农业教育与科学研究雪上加霜。各种利益矛盾与冲突,难解难分,公有理,婆亦有理,这也行,那也不错。
  怎么办?怎么办?身为一校之长的张岳,面对这样一幅场景,更加感受到自己肩头这副担子的份量。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经过深入调查研究、长期深思熟虑,决定一手抓改革,一手抓管理,并从自我做起,高标准,严要求,相继走了下列几步高棋险棋
  一是以教学、科研为主线,抓全校各项工作的评估,全面推进教育教学管理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实践,从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教学质量评估、教材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法研究入手,狠抓管理,上水平,上质量,上档次,上台阶,辅之以实验室管理制度改革,将以往按课程划分实验室的格局改革为综合性大实验室,减少了人员配备,节约了设备投资,增添了实验室设备,提高了实验设备的利用率。经过数年努力,由他主持开展的教育及教育管理评估系列的建立与实践研究荣获陕西省教委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国家教委优秀教学成果国家级一等奖。
  二是以学科建设为重点,组织力量,结合教师队伍建设,采取措施申报和增设博士、硕士授权点。经过数年奋斗,该校逐步形成了以博士点和硕士点为龙头、以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为学科带头人及学术骨干的较为合理的教师队伍梯队。
  三是以人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优胜劣汰,精兵简政,打破论资排辈的传统做法,大胆鼓励年轻人破格,尤其是在评定、晋升职称方面,积极创造青年新秀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以新鲜血液弥补由于历史、社会原因造成的人才断层问题。为了更好地让有事业心的人才放开手脚大干快上,他力排众议,在学校人事处设立了人库(今称人才交流中心),作为剩余人才、人力的过渡站
  四是打破常规,设立学校科研基金、每两年举行一届青年科学论文报告会,扶持新苗,锻炼队伍,为青年科教专家申报有关课题创造条件。
  五是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坚持以法治校、以法治教、以法治学、以法管理。为了便于听取各方面的反馈信息和意见、建议,他坚持每周到教室听1-2次课,每周下一次学生食堂,并设立校长信箱校长接待日校长办公电话等,疏通各种渠道,畅达民心民意。
  为了这一系列长远目标的实现,他在会上会下、公开私下等各种场合批评过不少人和事,有时还点个别人的姓名,因而得罪了不少人。但他始终坚持宁肯得罪人情,也不能得罪政策的原则,廉洁奉公,两袖清风。有人当面顶撞他,有人背后骂他,有人电话里攻击他,有人写匿名信中伤他,有人甚至在公开场合诋毁他。他始终奉行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只要是自己认准了的、正确的事情,就我行我素,永不言悔,永不回头。
  为了学校的利益,为了人民的教育事业,身为一校之长的他,极身无二虑,奉公不顾私,把自己珍爱的东西一件件舍弃了。专业,逐渐放弃了;教学,越来越顾不上了;科研,只能尽力而为了;申报博士研究生导师,也放弃了;申请各种名誉、奖励,他都一概等闲视之……
  从1985年到199112月,近7年的宝贵光阴,他就是在这种舍弃、放弃中度过的。而得到的,只能由后人评说了。这期间,多少个节假日和休息时间牺牲了,连他自己也说不清。
与时俱进夕阳红
  199112月,已超期服役的他卸任校长之职,但上级领导又决定让他出任中央农业管理干部学院西北农业大学分院院长。由一校之长变为一院之长,可他二话没说,心里想的只是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在这个任上,他一干又是3年,直到1993年退休。
  退下来了,并不意味着彻底休息。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他,又先后被推举为陕西省学位办高等学校学科建设专家咨询组成员、陕西省老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副会长等职。他一如既往,不负众望,兢兢业业,埋头苦干,并利用闲暇时间,认真总结长期从事高等教育及其管理工作的经验教训,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风格和作风。他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和需求,先后撰写、发表了《关于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农科类专业课程体系及其重组刍议》、《农科课程改革的精神与要义》、《纵谈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提高科技觉悟迎接知识经济挑战》、《对高等农业院校培养创新人才的思考》、《再谈创新教育问题》、《三谈创新教育问题——努力提高大学生思维素质》、《高校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农科高校学科建设问题》、《努力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质》等研究论文数十篇,同时努力完成陕西省学位办、陕西老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的有关工作。受到各方面的一致好评。
  也许到了晚年,命运之神仍要考验、磨砺他似的,1998年,他正在西安的女儿家住宅区散步,不幸被一个学开汽车的人开车撞成双腿胫骨粉碎性骨折,住院长达半年之久。健康恢复之后,他又投入自己的思考、分析、探索及论文写作之中,而这一切,纯粹出于自愿和爱好。那一篇篇凝结着他大半生思考与实践的研究论文,如一杯杯滋润心田的琼浆玉液,启迪、感召着无数读者和后来人,并不断从中受到教益。
  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农校区,晚饭前后,人们时常会看到一位年逾古稀、须发斑白却依然精神矍铄、文雅睿智的老人。他一边行走,一边和碰见的熟人打着招呼,一边又似乎在深深地思索着什么。也许,他又在构思一篇新的研究论文吧!
  “古稀未敢忘兴国,一片冰心在玉壶的诗句,又恰似对一生含辛茹苦、无私地奉献于人民教育事业的张岳教授的生动写照!
 

编辑:     终审:    最后更新:2011-10-25


Copyright (C)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离退休工作处 版权所有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陕西杨凌 邮编:712100 网站负责人:张鹏飞 管理员: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