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 处办 029-87092668 / 87092231
- 传真 029-87092668
- 地址 西农路22号
- 邮编 712100
- 邮箱 ltxc@nwsuaf.edu.cn
- ltdw@nwsuaf.edu.cn
- 办公地点 北校区老昆虫博物馆一期办公楼二楼(北校区校医院对面)
- 各校区服务中心联系方式
-
【老有所为】(二)著书立说 发热发光
作者:王炜 来源: 时间:2017-10-30 浏览次数:
马章全教授自编励志名言送青年学子
教师节期间,82岁的动科学院退休教授马章全却依然忙忙碌碌,不亦乐乎。他精心为大学生编辑的《励志成才箴言集锦》印刷出来了。马教授认真地把这本小册子翻阅了多遍,从封皮、序,看到目录、正文,流露出欣慰的微笑。
马章全教授,1934年生,动物科技学院退休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老有所为先进个人、陕西省优秀老年科技教育工作者、陕西省服务革命老区优秀工作者、陕西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羊志》审稿专家、《陕西省地方畜禽品种志》编委兼羊志审稿专家;陕西省老教授协会农业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养羊研究会陕西省绵羊组组长。1950年参加革命工作,1958年来西农任教,1994年退休以来,继续为我国西部老、少、边、贫地区和广大旱区生产竭诚服务,并一直关心学院发展和学生成长,积极建言献策。
马章全教授经常把自己读到的励志名言警句摘抄在笔记本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已经抄满了二十余本。一次有人建议他,何不将自己的智慧结晶和人分享呢?马教授时任我校关心下一代委员会成员,于是就决定优先摘出励志成才的内容,分享给在校大学生。于是一本《励志成才箴言集锦》就诞生了,收集了古代先贤、近代科学家、身边的教授及成功的企业家等经典感悟,分为“理想信念、珍惜时光、勤学笃行和励志奋进”的四部分内容。经过认真打磨,核对删改10次,整编成册以激励年轻一代成长成才,不负春光。该书得到了党委宣传部的高度重视,表示要在学生中推广。
9月13日,动科学院和党委宣传部为马章全教授举办了赠书仪式。马老师亲手向学生代表送上精编的《励志成才箴言集锦》,鼓励学生不忘初心,关注“三农”问题,珍惜青春时光,有理想、有坚持、有责任、踏实奉献,为国家发展奋勇前行。近日,由马章全教授等人编写的《敬老感恩名人言行精选》一书出版,内容包括国内外敬老感恩名人名言、名人敬老感恩故事、我国新、老二十四孝及新二十四孝行动标准等。该书的出版,可供我校青少年学子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美德学习参考。
商鸿生王凤葵教授夫妇编写的《图说玉米病虫害诊断与防治》一书出版
我校年过七旬的商鸿生、王凤葵教授夫妇俩编著的《图说玉米病虫害诊断与防治》一书,近日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该书系统介绍了当前玉米生产过程中常见的病虫害,包括23种病害、16种害虫及为害特点、形态特征、发生规律、防治方法等。并选用了139张彩色照片,清晰地展现了病害症状和害虫形态,有助于读者准确地诊断和提出防治对策。
商鸿生和王凤葵教授在职时从事植物病理学和蔬菜昆虫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退休后继续发挥自己的专长,著书立说,把自己多年积累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传承后人。十几年来笔耕不辍,先后合作出版粮食、蔬菜、油料等作物病虫害防治图谱书籍18部,在全国发行量达30多万册,为农民脱贫致富和农业增产做出了贡献。
张和义教授以写书为乐发挥正能量
年过八旬的张和义教授,1995年退休后,放弃休闲娱乐的时光,专心致志写作,以著书为乐,二十多年笔耕不辍,先后出版专著31部,为我国蔬菜生产和农民脱贫致富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了写好专著,他博览群书,除自购许多专业书籍外,还经常到学校图书馆查阅资料,把最新科技成果和新技术引入书中。因此,他编写的书通俗易懂,具有先进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出版发行后,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其中《大棚日光温室黄瓜栽培》、《蔬菜栽培实用技术》、《蔬菜间作套种新技术》(北方本)、《魔芋栽培与加工利用新技术》等4部书,供不应求,先后再版6-11次,发行量达40万多册。随着书籍在全国畅销,他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中国农业出版社、金盾出版社、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约他写书。为了能按时完成任务,竟牺牲个人休息时间,整日伏案写作,有时工作到深夜。
2009年,张和义教授因患肾病做了一次大手术,现在身带尿袋,行动不便,但他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仍然坚持写作,年年都有新书问世。他的个人事迹被收录于《世界名人录》、《中国专家大辞典》、《共和国农业专家名人录》、《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2016年10月,他被杨凌示范区评为老有所为健康长寿老人。
谌有光等人编著的《陕西果树昆虫图谱》出版
我校果树专家谌有光研究员等人编著的《陕西果树昆虫图谱》一书,近日由陕西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年过八旬的谌有光研究员从20世纪60年代初期参加工作第一天起,在果园里沿着害虫留下的蛛丝马迹,寻找其元凶,带回室内研究它,并留作“物证”,制作成标本,永久保留,一干就是半个世纪,日积月累形成了颇具规模的陕西果树昆虫标本室。每每看到这些又恨又爱的昆虫标本被束之高阁,他心里百感交集。为了让“死标本”发挥应有的作用,让它起死回生,走出标本馆,为现实果业生产服务。他在耄耋之年,退而不休,和王春华副研究员拿起手中的相机,拍摄了彩色昆虫生态照片,并逐个给昆虫标本留影,再配以简洁的文字描述,形成了独具特色、具有现代气息的《陕西果树昆虫图谱》,让死标本焕发生机。
该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简明实用,对于提高果业人员识别昆虫的能力,准确有效地防治虫害,大有裨益。
编辑: 金平安 终审: 最后更新:2017-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