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处办 029-87092668 / 87092231
  • 传真 029-87092668
  • 地址 西农路22号
  • 邮编 712100
  • 邮箱 ltxc@nwsuaf.edu.cn
  • ltdw@nwsuaf.edu.cn
  • 办公地点 北校区老昆虫博物馆一期办公楼二楼(北校区校医院对面)
  • 各校区服务中心联系方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老年风采» 一个苹果专家的理想三寻

一个苹果专家的理想三寻

作者:黄绚 指导老师 靳军 来源:凤岗通讯社  时间:2022-07-15  浏览次数:

  7月13日,一场大规模的专题培训会在千阳县举办,该县县委书记、县长、各乡镇党委书记、种植大户与企业负责人等100多人参会,培训会的目的是促进苹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把一颗红苹果变成“金果果”要多久?作为培训会的主讲专家,他说:“我不知道,但这是我的理想,我一定要去把这件事干成。” 近三个月,他已经在千阳举办各级各类苹果培训班20多场。

32e62083878a42a786ce602b3854522d.jpg

  他,就是我国著名的苹果专家李丙智教授。他一生痴情为苹果,为了推广苹果矮砧密植技术,几乎每天奔波在路上,退休后也没停止追梦。

第一次探寻:把专家变成农民

  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我国苹果园处在建立初期。在当时的经济社会条件下,大多数果园还是按照乔化密植模式建立,造成苹果园普遍密闭,光照不良,产量、品质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我在上大学就开始研究矮化密植,但当时无法引进苗种和苗价太高,仍是主要的问题。“李丙智介绍。

  1983年,李丙智从原西北农学院园艺系果树专业毕业,而后被分配到原陕西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工作。矮化密植是否是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的种植模式?破解我国苹果滞销的密码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李丙智开始了他的第一次探寻之路。

  1984年10月,李丙智前往陕北洛川县蹲点,参加渭北五万亩苹果技术承包课题。为了进一步让农民解放思想,李丙智亲自领着洛川县京兆乡来往村及后子头乡上黑木村的干部和农民代表6人,坐班车到眉县,又步行30多公里去矮化苹果园参观,并订购4万株果苗。第二年春季,李丙智带领村民在洛川栽植300多亩矮化苹果园,对启动渭北旱塬苹果矮砧栽培研究与推广工作进行了首次尝试。

  1999年10月,为更进一步确认我国苹果种植新路径,李丙智同我校几名专家及农业部有关专家一行六人赴日本考察落叶果树品种及栽培技术。随后,他又先后前往美国、意大利、法国、德国、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考察和学习果树品种及栽培技术。

  “当时国外已经普遍采用矮化密植,这对我的启发很大,也更加坚定了我对矮化密植的研究。我国必须要发展推广苹果矮砧栽培技术!”李丙智激动地说。

  回国后,李丙智瞄准家乡宝鸡地区迅速展开行动。1999年,李丙智牵头在宝鸡市凤翔县范家寨乡大沙凹村建立了宝鸡果业(苹果)科技专家大院,专门从事苹果新品种引进、繁育和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

  “干农业就必须得深入农村,只有切切实实同果树一起生长了,才能懂得它们需要什么。”为了彻底了解我国苹果生长思路,李丙智深入农村,深入苹果园,研究苹果的生长情况,足迹遍及中国苹果主产区120余县,平均每年都有超过250天的时间在农村度过,他的言谈举止和衣着打扮与果园里的农民没什么两样。

  经过十年攻关,以李丙智为引领的苹果专家大院首次系统研究出黄土高原地区的苹果套袋时间和取袋时间,并成功研究出苹果套袋时间和除袋时间果实比色卡,还提出了渭北苹果园减氮、少磷、增钾的合理施肥方针。

  “我们的成果迅速在全国推广开来,他人的借鉴就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回想起十几年前的场景,一切仿佛就在昨天,李丙智微微抬头看了看远方,似乎在说,那段日子很艰苦却值得。

第二次探寻:把农民变成专家

  2008年9月,农业部在陕西宝鸡召开“国际苹果矮砧集约高效栽培技术现场观摩会”与会专家认为,苹果矮砧密植高效栽培技术新模式的提出和推广将是“苹果栽培制度的一场革命”。这一年,学校实行岗位管理改革。在教学与推广之间,李丙智毫不犹豫选择了推广岗位。

  “当年我们的科研成果转化率只有30%,苗木虽然已经成功引入,但农民仍然面临买不起的问题。最后一公里谁来完成,需要有人来完成。”2012年开始,李丙智担任地处国家级贫困县陕西千阳的苹果试验示范站首席专家,带领团队继续研究苹果矮化密植,而后成功研究苹果自根砧大苗培育技术,并在千阳率先推广苹果矮砧密植栽培和自根砧栽培新技术模式。

  技术已成功攻关,如何将技术发展成为产业,让农民了解矮化密植技术?用上矮化密植技术?李丙智开始了第二次探寻。

  李丙智首先瞄准龙头企业带动模式。“要让农民都能采用新技术,以龙头企业和农村大户为主力军必不可少。”李丙智说。他先后联系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海升集团等多家企业共建苹果示范园,从苗木引进、栽植、果园覆草、施肥到人员培训,李丙智全程陪伴指导。

  做好企业的工作后,李丙智又将目光投向了农民。“我曾经给千阳农民算过一笔账:在千阳,一亩地只能种一料小麦或一料玉米,以小麦来计,每亩地纯收入300元;如果流转出去让别人建果园,每亩地租金可收入560元;如果在果园打工半年,每个月只做10天,半年即可收入近3000元;300元和3500多元哪一个合算?”李丙智说,听到这些,农民纷纷开始流转土地,做起了像城里人一样“上班”的职业农民。此时的千阳大地上,从示范园到散户农田,从企业到农民,到处涌动着苹果产业强劲发展的热潮。

  此外,为更进一步向农户示范指导苹果矮化密植技术,李丙智和同事们常年活跃于果业生产一线,手把手解决果农产业发展中的困惑与难题。我们今天所说的千阳苹果实验示范站在当地也叫做“田间大学”,这所大学每年都要组织几十场培训,为数千名农民培训苹果栽培新技术。

  “从最初的不了解,到现在成为增收致富的法宝,这项新手艺、新技术让我受益匪浅。”果农曹谢虎是试验站指导的科技户,在李丙智等试验站专家的帮助下其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收入连年稳步提升,成为当地有名的“土专家”。

第三次探寻:农民就是专家,专家就是农民

  截至2019年,在李丙智的指导下千阳县已种植苹果12万亩,矮化自根砧苹果苗木年产量约2800万株,占中国70%以上,居全国之最。千阳县成为全国现代果业的发展样板,获批全国矮砧苹果苗木繁育基地、科技创新示范基地等,被国家标准委认定为国家矮砧苹果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先后荣获中国苹果名县、中国苹果强县、中国苹果苗木之乡等称号,成功带动当地上万名群众从事苹果生产,产生了一批像曹谢虎一样的“土专家”。

  “我是从农村出来的,我还会再回到农村去。”2016年,李丙智教授正式退休,他选择将家从西安搬到了千阳,以站为家,继续发展苹果栽培和育苗产业,探寻以科学技术帮助农民脱贫之路。

  室内培训、现场指导,李丙智退休后,每年仍然有300多天的日子与农民待在一起,5年内累计在宝丰村、南寨村驻点1000天以上。

  “李教授每天不是在指导我们,就是在去指导的路上。他每天跟我们待在一起,大家都说他是最像农民的专家了。”来自千阳县三合村的村民赵振发说。

  退休之后,李丙智单位的工资、奖金、驻点补助全部取消了,尽管仅有退休工资,但他仍旧利用退休工资,针对农民需要,编写和出版3本苹果栽培技术书籍,免费发给农民,年培训50多场次,年培训果农3000多人次。

  “苹果矮砧技术的推广之路远远还没有结束。从苹果矮砧技术到自根砧大苗培育技术,我们已经将核心技术掌握,让更多的果农掌握,就是我继续要做的事。”李丙智说。

  在李丙智的驻守下,5年内,宝丰村苹果面积发展到2631亩,苹果育苗面积发展到50亩,其中苹果年收入达到200多万元,苹果苗木收入达到400多万元;南寨村建立苹果园1500亩,苗圃70亩,苹果种植经济占比全村经济50%以上。截止2019年底,两村实现全部脱贫。

  2022年元月16日,已经退休6年的李丙智教授再次当选千阳县第14届政协委员,他也是千阳政协成立以来年龄最大的政协委员。他在政协会发言中讲到,“脱贫攻坚已经结束,但乡村振兴又开始了,我继续要发挥余热,为乡村振兴作贡献。”

  一生钟情于苹果,一生奉献给苹果。李丙智用身体力行证明了:“农民就是专家,专家就是农民”,只有农民与专家互不分离,才能推动我国乡村振兴事业不断前行。

  “我觉得我已经做完了60%,希望接下来能有更多的青年学子能接续我的工作。我国的苹果产业未来充满希望!”李丙智眼神中透露出来的满是信心与期盼。

  原文链接:https://news.nwafu.edu.cn/xnxw/d78bdb175c4b4774a8f0b6c210887bb3.htm

编辑: 金平安     终审:刘晓正    最后更新:2022-07-15


Copyright (C)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离退休工作处 版权所有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陕西杨凌 邮编:712100 网站负责人:张鹏飞 管理员: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