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 处办 029-87092668 / 87092231
- 传真 029-87092668
- 地址 西农路22号
- 邮编 712100
- 邮箱 ltxc@nwsuaf.edu.cn
- ltdw@nwsuaf.edu.cn
- 办公地点 北校区老昆虫博物馆一期办公楼二楼(北校区校医院对面)
- 各校区服务中心联系方式
-
圆满人生八重天(连载四)
作者:朱象三 来源: 时间:2011-11-09 浏览次数:
朱象三第7乐章 乐天人到了90岁,生理机能进一步下降,也就真正进入了老年期,一般的生活活动就要靠他人多作关怀、帮助。由于通过了“知进、知止”,“不惘,不逾”的知识涵养。同时又做了“倾热、倾情”的奉献,取得了“无愧、无悔”的心情超越,自然就能进入“安详、安愉”的新境界。这种安静祥和的心,安宁愉悦的情,把老人带入乐天、乐人,享受人生、颐养天年的阶段。人生的这个阶段不应称之老年期,那只是一种被动的无奈,称之为颐年期,既有对演化的欣然通达,也是对演化进程与应有收获的积极体现。所谓乐天就是要做到“生活欢小康,理念乐大同,机体依神健,祥和颐有生”。颐年在于怡情,进入这个阶段,心情净化似清风月朗。胸怀宽广如长空大海。心怡怡而忘形,神奕奕而焕采。蓝天白云、翠山清水、百花竞芳、群鸟谐鸣以及长河落日、大漠孤烟等等大块文章能怡情适怀,而且因认识深度不同,也可产生新的感触;就是玩抚一些虫翼、花蕊,一石一木都能咏叹大自然的神工妙机;再如人世间的星船巡空,浮轮御气,高峡平湖,大江飞虹,群楼摩天,采衢匝地,又平添着多少现代化景观。又如分子发微,核能阐密,各种新物质新能源层出不穷,生物技术在驾驭生命,影信网络远距离可纷呈立现,虽属老年何囿之有。其它诗画琴棋更能怡情惬意,各种活动只看你如何欣赏,如何品选。心花常开不败,情趣盎然自会身心安宁。颐年期间更需要有天伦之乐,与所处系统、组织内的人际关系之乐。相互关爱、相濡以沫,祥和之气,亲切之情是滋润心灵的汩汩清泉,也是生命具有生意的激发剂。孤独伶仃是人生的不幸,绝世遗处自圄自囚都属自我戕害,将失去人生的意义。陶渊明所以能悠然见南山,也因有田园天伦之乐的基础。以往赞赏的田园生活,只是在落后的农业社会中小农自给性生产的产物,而且也只是小地主,小富有者自我安慰编织出与世无争的图景。现在已是社会化大生产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为复杂多态,也必然更为密切地依存,那些仍局限于小天地之乐的意识,应该有大的改变、大的扩展。视野大、胸怀大、关系多、乐趣也会更多。自然宇宙、人类社会无不在一定条件的运动中,不断进行组合、分解、在组合、分解过程中又会产生相反相成的对立面。对立面有矛盾斗争,但也能在大的系统内相互存在形成运化的新动力;也可以相互融合或湮灭而衍变成新的物质或能量。由于各种事物的相互作用的演化,形成越来越复杂的大千世界。事物的分合、运动,所出现自组织、自协调的功能,又必有其能量与规律性。所以演化的总趋势,是由简单而复杂,由不稳定而相对稳定,由无序而有序。事物的相对稳定是在象位方向上与时间运动中的平衡和对称,也是总的进化趋势。但是由于事物与运动有着太多的复杂性,有着作用与反作用、有着相互缠绕、互相关联又互为因果等等不同的关系,在运动演化过程中呈现出众多非线性,随机性的因素,又导致平衡的破坏与对称的损缺,这既是进化长河中必有的现象,也是进化的一种动力。人类社会需要相对稳定地持续发展,人类的生命和生活也需要相对稳定的环境条件,虽然现实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各种现象,而发展、演化的总趋势是进化和进步。看花开叶落、云聚雾散、日辉月华、山崩海啸、万物竞处千姿百态、生态嬗变因果相缠,使人惊叹大自然的神奇变化,但是其奥妙、玄机也正在逐渐被发掘。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的风云变幻,以至残害、压迫、剥削等,无不因社会制度,生产力的水平与人贪婪、占有等的原始人性自私的一面有关。随着生产力与社会文化的发展,人的理性与协和的必然理念已逐步在上升,社会在进步也是必然的客观存在,其它生老病死,喜怒哀乐等既是客观的存在,也是可以创造条件,做到有所调节。进入颐年期不惟应该看得开,知变而不惊,并能欣赏其变,玩味其变。第8乐章 归天人过了100周岁,机体机能逐步消退,生命将真正要向大自然回归,当然各种条件的改善,自我的善于调理,人可以活到120岁,甚至更长一些。但是回归于自然则是进化的必然选择,也标志着生命不断地更新与发展。它无愧无悔地,圆满地完成了大自然赋予的使命,将应该是欣慰与可庆贺的大事。对于夭伤而未能尽其才者给以哀悼是应该的,而对于能圆满地完成天命予以祝贺,则更是应该的。事生大于事死。后辈与社会对老人的孝敬关爱,除了居食生活之外,最重要的是心理与情绪的满足。生理的满足在“宜、安、适”,精神的满足除“视、听、知”之外,还在对老人一生的心血结晶,能有传承、发扬,能形成社会文化的实物载体,成为社会建设或生产力的组成部分。因此在老人归天之前,有感知的时候,就能举办不拘形式的多种展示颂扬活动,使之心灵受到慰藉、鼓舞,而能安然祥和无怨无悔地回归大自然。人类的生物体是微妙的,由各种器官、组织、形成各种系统、具有自组织、自调节、自代谢更新的功能和活力。在个别组织器官发生问题后,还可因内外力量进行调整,给予封闭或置换更新,但是由于生物体的整体性与相互依存性,某个系统功能的丧失必将影响到整个生命的活力导致死亡。特别是脑神经系统,循环系统与呼吸系统最重要。心脏不跳动、呼吸停止,生命即宣告死亡,脑神经中枢丧失成为植物人也将失去生命的意义。生物体的自我老化也是生物自然功能的一种表现,就像其器官组织发育到一定阶段就会自己停止一样,否则就要形成癌瘤等病害,所以从老化到衰亡是生物具有的自然功能,以达到种族的自我更新和自然进化目的。生命有其自然生长限度,是不可改变,不应改变的进化规律,在接近这个限度时,老化与活力的逐步丧失也是必然的现象,再在外因作用下就会形成病痛加快其进程。维护生命是每个人的权利,也是社会的道德,但是勉强维持则会造成包袱,对生命说是痛苦,对家庭、社会说是负担。因此从个人来说,在生命的后期应寻求解脱。理智、客观、无所留念并泰然地对待死亡的来临。生物体是生命的载体曾为生命的激情飞扬,做出了坚苦卓越的贡献,然而到现在已不能再让它备受煎熬,承担太多的苦难。对所处的系统,家庭与社会,已无疚、无愧地尽了责任,而且应相信他们会自我发展得越来越好;当然也可能有它自己坎坷遭遇,那也是他们自己的时运和应有的作为。惦念操心没有用,也用不着,自我解脱安详地走向死亡是一种快乐和幸福。机体发展到某个阶段自己能体会到,医生也可精密地判断出,生命已确实无望而又痛苦时,应该可以采取安乐死的方式,让生命在音乐声中,在歌唱声中,在亲人的目光中冉冉消失也将是绝好的选择。机体的死亡也是神志的消亡,灵魂是不存在的,但精神可以继续存在。生命期间所有的贡献、创新及道德行为,都将成为社会文化,是人类历史与社会进化的物质力量。精神就是附着所产生的物质力量方面,而能永久地或较长地起着应有的作用。生命的肉体消失了,回归为大自然的物质,而生命所产生的精神也将变成社会的文化物质而继续起着作用。生命要希望精神长远地留驻人间,就应该在生前作好精神物化的努力与准备,有些在生前就有物化的实现,有些在死后可被后人实现的。人的精神可以物化,物化也就能寄托精神,生命的消亡是物化,精神的存在也需要物化,而且要看物化后对社会历史文化所起的作用。(完)作者简介:朱象三,1922年3月出生,河南温县人,离休厅级干部、研究员。194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西北农学院病虫害研究室主任、西北农科所植保系主任、中国农科院陕西分院植保系主任、陕西省农科院植保所副所长、所长、陕西省农科院副院长、顾问等职,1994年1月离休。2006年3月17日逝世,享年85岁。
编辑: 终审: 最后更新:2011-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