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处办 029-87092668 / 87092231
  • 传真 029-87092668
  • 地址 西农路22号
  • 邮编 712100
  • 邮箱 ltxc@nwsuaf.edu.cn
  • ltdw@nwsuaf.edu.cn
  • 办公地点 北校区老昆虫博物馆一期办公楼二楼(北校区校医院对面)
  • 各校区服务中心联系方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党建工作» 【观影《旱塬》】张德刚:用科技的力量改变贫瘠土地

【观影《旱塬》】张德刚:用科技的力量改变贫瘠土地

作者:张德刚 来源:  时间:2025-11-20  浏览次数:

  《旱塬》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电影,它用质朴的镜头语言,讲述了一位农业科学家李立科,如何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渭北旱塬,用科技的力量改变贫瘠土地,带领农民走上温饱致富之路的动人故事。观看此片,是一次深刻的灵魂洗礼,让我对“科学家精神”、“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以及“人生的价值”有了更加具体、更加深刻的理解。

  影片没有跌宕起伏的戏剧冲突,也没有宏大壮阔的特效场面,它的力量源于一种极致的真实。李立科,这位原本可以在省城科研单位享受安逸生活的副院长,却因为目睹了旱塬百姓的贫困与饥饿,毅然决然地辞去了职务,带着全家扎根到了最艰苦的农村一线。这一举动本身,就震撼人心。他图什么?图的是让农民能吃饱饭,图的是让这片土地能长出希望。

  电影通过“以磷促根,以根调水”这一核心技术的推广,将李立科的科研之路具象化地呈现在观众面前。我们看到,他为了说服农民接受新技术,不惜“掘地三尺”,用最直观的方式展示施肥后小麦根系的生长变化;他为了筹集试验田的种子化肥,自掏腰包,甚至不惜以个人的收入为农民作担保。这些看似平凡的细节,却汇聚成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让我数次热泪盈眶。这不仅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信念、执着与奉献的胜利。

  影片中,李立科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躺在病床上,依然惦记着试验田里的麦子,用颤抖的手记录下生产数据。当他留下“把我埋在试验田”的遗愿时,我深切地感受到,一个人,已经将他的生命与这片土地、与这份事业完全融合在了一起。他就像一粒麦子,深深地扎根在泥土中,最终开出了最灿烂的花朵,结出了最饱满的果实。

  观影过程中,我不断地将自己代入其中,不断地追问自己:如果是我,我能否做出同样的选择?我能否在艰苦的环境中坚守几十年?我能否将自己的才华和生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素不相识的农民?答案让我感到惭愧。李立科的精神,如同一面镜子,照出了我自身在理想信念、在责任担当上的差距。他让我明白,人生的价值,不在于职位的高低,不在于金钱的多少,而在于你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做了什么,留下了什么。

《旱塬》不仅是一部人物传记片,更是一部关于选择与坚守、关于初心与使命的生动教材。它让我深刻认识到,科技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人民,是改善人们的生活。而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就应该是心系苍生,脚踏实地,在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

 电影完后,我是最后一个人, 心情不能平静,我还想再看一遍《旱塬》,李立科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代中国农业科技工作者的缩影,更是中华民族“民以食为天”的朴素信仰在新时代的传承。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发挥余热,服务社会,为学校的发展和建设贡献力量”。 

编辑: 张华     终审:马志宏    最后更新:2025-11-20


Copyright (C)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离退休工作处 版权所有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陕西杨凌 邮编:712100 网站负责人:杜世平 管理员: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