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工委联系方式
-
- 电话 029-87091768
- 地址 北校区离退休职工服务中心二楼
- 邮编 712100
- 各校区服务中心联系方式
-
金婚有为 奉献余热(二)
——记“金婚有为”老人祝永昌教授
作者:章熠成 王炜 来源:关工委 时间:2019-11-06 浏览次数:
平凡,前辈们以此自居甘于独守寂寞;坚守,一代人以数十载光阴为代价为我们创造美好的今天;奉献,他们早已视此为理所当然。中华民族屹立至今而不倒且更加强大,这些国之栋梁功不可没,今天我们有幸采访到了他们其中的一员:祝永昌教授。他以自己的不懈的拼搏精神,为我国的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10月20日,秋天的杨凌正下着薄薄的细雨,青年志愿者协会社区服务部一行四人来到了祝永昌教授家的门前。轻轻叩开房门,一位老者的慈祥面孔映入我的眼帘。教授和他的夫人热情地把我们迎进了门,在说明了来意后,祝教授很爽快地答应了我们采访的请求。在教授洪亮的嗓音声中,我逐渐走进了祝教授的一生。
金婚合影
勤学好问 志在报国
祝教授求学时,正处于建国初期,第一个五年计划刚刚开始实施,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巨大。祝教授当年是在咸阳原西北工学院(西工大前身)就读,他们在上学时,经常需要去外地工厂实习。他去过齐齐哈尔、太原,也在东北的风动工具厂实习过。当回忆起这一段时光,祝教授说印象最深刻的是《我们要和时间赛跑》这首歌。当时工作的条件远远不如现在,十分艰苦,但是没有一个人抱怨,反而是大家一起唱起这首歌:“火车在飞奔,车轮在歌唱……我们要和时间赛跑,我们的力量移山填海,劳动的热情无比高涨……走向工业化的光明大道!”
正是这时候的记忆,让祝教授对工厂特别向往。他说道:说实话,当时我是很不情愿来到西农的。因为在我们当时那个时代,我这样的小青年一直在受四处张贴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标语和广播熏陶,梦想着进入工厂为国效力,从来没有考虑过教书育人的事情。所以当时我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很是不开心了一段时间,还找到单位领导说理,甚至往国务院等多次寄信。但没办法,学校里的领导一直扣着我不让我走,还专门找我谈心。我也渐渐明白了教书育人也是对国家必不可少的一件大事,心也就渐渐的静了下来,开始体会到那种奉献自己的快乐了。教育毕竟才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嘛。由于工作努力,多次被评为学校优秀教师或先进个人、陕西省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和农业部属重点高校优秀教师。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津贴,2005年被民盟陕西省委评为模范盟员。
投身教育 不畏艰辛
祝教授任教期间,那时候的西农生活环境特别差,所有的路都是坎坷的土路,还有各种低矮的土坯房,冬天没有暖气,每天清晨起床,洗脸盆里的水已经结了冰,毛巾上面也结了一层冰。夏天又特别炎热,空调想都不敢想,工资就是每月按一条榆林毛毯来计算,床垫儿是免费拿麦草铺到床上的,接他们去学校上任的车是马车。西农路上大多是最原始的大板车牛车,轮子还是木头的,土路上碾出的车辙非常深。大家外出是坐大卡车,根本没有轿车,而且吃住的条件都特别艰苦。回忆起当年的情景,祝教授说,尽管当时物资匮乏,但精神上的充实快乐是不可言说的,人际关系融洽,没有什么思想负担,不会计较金钱、利益,领导和教师关系特别融洽。他还说道:这几年我对杨凌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就是:村村通公交。在我眼里这简直是一项创举。要知道在我们那时候,这块地方交通极其不方便,处处是土路,一下雨便泥泞不堪,无从下脚。学校当年的校领导办公区也就是一小片平房的“办公院”,根本没有现在这样好看的高楼啊。要说艰苦肯定是艰苦的,但当时我的思想也已经转变了过来,苦不苦在我看来已经不重要了,只要能为国家做出贡献,再苦再累也值得!我不禁开始敬佩起祝教授的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暗下决心 攻坚克难
祝老师1956年9月来到西农所在地杨凌之后,看到了当时农业生产的落后和低效率,他深刻感到了自己的责任重大,就下定决心用自己所学改变这种现状。尽管他所学的专业和当时分配到的工作是不对口的,但他最终决定留下来边工作边继续学习,使自己能为新中国的农业机械化科教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他说,当时农业生产方面主要还是靠人力做,和苏联等发达国家的效率差的不是一点半点,国家提出了尽快实现农业机械化的任务。1974年2月-1979年9月他担任校办实习工厂专职技术员,除指导学生教学实习,完成日常生产任务外,主持了秦丰收割机的研制工作,并批量投入生产,产品和科研成果推广到12个省(区),该课题1978年获陕西省科学大会奖。1986年又好又省的解决农民迫切需要小麦机械化收割被提到议事日程,经过我们课题组的多次讨论与研究,我们决定以全国保有量最多的15马力拖拉机为动力,悬挂收割与脱粒清选装置,研制出适合当时联产承包责任制、价格低廉的小型联合收割机。然而当时学术界普遍认为这是不可能的,领导也在这方面不太给予我们支持,经费只有2.9万元。但在我们的努力下,经过两年300多次的试验,取得9019组数据,最终得到了实现。当时得知结果的那一刻我的心情仿佛我的孩子出生一样兴奋,真的十分激动。课题组在校办工厂的支持下,夜以继日的完成样机制造后,顶着烈日进行生产考核,终于达到可以技术转让的条件。到1993年10月,先后有陕西省的汉中市、山西省、天津市等10个省(市、区)15个机械厂家引进生产,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成果1992年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年获陕西省人民政府“产学研”优秀成果二等奖,1997年被国家科委批准为“九五”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在我看来,共和国的发展之路正是由这些无私付出的人们的坚守而铺成。
金婚当时 五十岁月
人们常说,每一个成功的男人的背后,往往都有一个默默付出的女人。谈起自己的夫人,祝教授深情地说,这几十年风风雨雨,我也遇到了许多苦难与挫折,也不止一次想到过放弃,但每当这个时候,她总是能在我身边伴我左右,给我以坚定的支持,我能拥有这些小成绩也是和她分不开的,感觉我真是幸福了一辈子。相濡以沫的爱情真是太美好了,我们默默地在心里真诚地祝福着他们。
感恩社会 助力慈善
祝教授和爱人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助学帮困,奉献爱心。平时省吃俭用,将一些食油、实物送给邻里中没有工作生活困难的老同事的遗孀。每次离退休工作处组织向贫困地区捐款捐物,他们俩积极响应,慷慨解囊。自2014年以来,他们先后向杨凌慈善协会捐款1万元,用他们的实际行动感恩社会,受到杨凌慈善协会多次表彰。2016年被杨凌慈善协会评为慈善助学先进个人,2018年被杨凌慈善协会评为慈善奉献先进个人,2019年被杨凌慈善协会评为金婚有为老人。
展望当下 殷切寄语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与担当,生活在幸福的21世纪,我们这样的青年没有体会过祝教授那个时代的艰难与危机。祝教授也说出了自己的殷殷寄语: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与担当,我们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是中国最好的时代。而看到你们这些青年,我仿佛看到了祖国未来的希望。就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有一份光便发一份光,有一份热便发一份热。”我希望你们能够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不怕苦不怕累,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我相信,有你们的存在,中国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日可待!同学们纷纷感谢祝教授的寄语,并表示一定会不负教授和祖国的期望,努力成材,报效国家!
采访在一片欢声笑语中结束了,我们也都收获颇丰,感慨良多。
编辑: 范芳娟 终审:刘庚军 最后更新:2019-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