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工委联系方式
-
- 电话 029-87091768
- 地址 北校区离退休职工服务中心二楼
- 邮编 712100
- 各校区服务中心联系方式
-
教育部关工委•读懂中国 | 一生积淀,百年回响
——记元宝枫专家王性炎教授
作者:景若楠 指导老师:王学锋 来源: 时间:2022-06-17 浏览次数:
每每提起往事,王性炎教授总是动情地说:“我是党培养出来的,可以说我这一路走来,是党一直在帮助我支持我。没有党的支持,也没有今天的我。”
王性炎1933年12月出生在四川成都,1950年成都解放后,16岁的王性炎参加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被保送到部队作机要员。1952年改造旧大学,他又被保送到西北农学院林学系就读。王性炎一直说:“没有党的培养,我就根本没有读大学的机会。我感恩党,也想报答党”。1954年,他终于如愿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大学毕业时,由于他表现优异,被评为“优等生”,并留校当了老师。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同大多数学者一样,王性炎的学术生涯也是追随者国家的发展步伐,从改革开放开始真正进入“快车道”。改革开放前,我国经济困难,社会发展缓慢,老百姓们也因缺粮少油,生活水平质量不高。王性炎看在眼里,急在心中,迫切地想帮助老百姓缓解这种困境。当时他在西北农学院林学系任教,通过大量的资料查阅,他和团队对核桃、侧柏、元宝枫等不同品种的木本油料进行了研究分析,惊喜地发现元宝枫种子相较于其他木本油料,含油量高且潜力巨大。于是,在陕西省政府和学校的支持下,1971年1月,王性炎和他的团队首次用元宝枫的种子在当地的老油坊榨取了食用油,同时将榨油所剩的油粕在杨陵酱醋厂制成酱油。这次尝试,不仅打开了元宝枫油作为食用油料的新天地,也解决了当时不少人吃不上油、无油可吃的难题,获得了陕西省政府的高度评价。在陕西省政府的支持下,“元宝枫开发利用与研究”被列入陕西省“八五”科技攻关项目。王性炎被委任主持该项目,并完成了一系列应用与研究。该项研究1996年获陕西省林业科技进步一等奖,1998年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王性炎还在1996年出版了《元宝枫开发利用研究》专著,从此打开了元宝枫产业的新世界。
天道酬勤,功不唐捐
1973年至1990年,由于种种原因,王性炎的元宝枫研究与开发利用停滞了17年之久。但在这17年间,他也未曾停下科学研究的脚步。怀揣着一颗为祖国经济建设贡献力量的赤诚之心,他在漆树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度过了10多个春秋。20世纪70年代,王性炎来到陕西省平利县、岚皋县进行采割生漆的生产实践。 “百里千刀一斤漆”,非常形象的描绘了起拱的辛苦劳作场景。每天凌晨三点进入漆林采割生漆,直到太阳升起,树皮伤流慢慢停止时才能收刀,有时一不小心还容易中漆毒。看到这种艰苦落后的生产状态,王性炎萌生了改进技术、提高生产力的念头。在后来有一次去了海南岛考察,让他对于提高生漆提取效率方面有了新的想法。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多部门齐心协力的研究和实践,他研究出了利用乙烯利刺激生漆增产的技术,使得生漆产量至少提高了20%。王性炎带领他的团队制订出的“利用乙烯利刺激割漆简明技术要点”在全国得到推广,从此生漆采割技术有了跨时代的改变。之后该研究成果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和陕西省科学大会奖。在改进割漆技术过程中,王性炎还参与培养了“中国第一代女漆农”,出版了《中国漆树》,完成了“国漆在国民经济中重要作用”的调研报告,其中《漆树综合研究》于1980年获得陕西省人民政府科技成果一等奖,《中国漆树》更是王性炎从事漆树研究十余年历程的记录,凝聚着他寻寻觅觅的科学实践的艰辛,亦珍藏着他对漆树科学研究的深深足迹。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从岚皋县回到学校以后,王性炎就退居了教学科研二线,转战教务岗位,致力于治学育人,培育桃李。一直到退休以后,他才重新拾起自己一直所热爱的元宝枫事业。2000年12月,他主持的元宝枫产业项目通过国家科技部专家组验收,被评定为“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林业项目重大成果之一。由于王性炎当时已经退休,所以继续科研将不再有经费支持,但这并没有阻止他的研究努力,他依靠着自己和妻子的工资,走南闯北的继续着元宝枫研究开发事业。在他的不懈努力下,2011年3月22日,卫生部第9号文件公告批准元宝枫油作为新资源食品,为元宝枫油正式进入我国食用油大家庭签发了准入证。他和别人合作发现的元宝枫油特有的神经酸,也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2018年5月,元宝枫油获得国家临床试验登记号,国家批准临床试验,使元宝枫神经酸油进入医药应用的新时代,之后不久,美国和日本也纷纷开始从中国进口元宝枫油。
生如芥子,心藏须弥
提到未来,89岁高龄的王性炎眼里满是新鲜的喜悦和童真的光亮。老先生说:“我还能在元宝枫事业上干上三五年,元宝枫产业经历了不止一次的起步和等待,我相信未来它一定会是一个不同一般的生态和健康的产业。我这棵元宝枫已经老了,未来是属于你们这些小元宝枫的……”
“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新时代的我们责任在肩,使命在肩,更应该向王性炎教授这样的老党员学习,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编辑: 张华 终审:刘庚军 最后更新:2022-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