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关工委» “诚朴勇毅”伴我一生

“诚朴勇毅”伴我一生

——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袁锋教授

作者:苏丽 潘文宁 来源:关工委  时间:2019-06-26  浏览次数:

携浅夏芬芳,谒前辈风范。2019年5月12日,学生记者团一行三人,采访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昆虫研究所原所长、首届“中国昆虫学会最高成就奖”、“全国优秀教师”袁锋老师。袁锋老师的家朴素淡雅,唯一显眼的就是摆满书籍的几个大书柜,散发着浓浓的书香味。袁老精神矍铄,侃侃而谈,与我们一起分享他和西农的故事。

西农年长我一岁

20世纪30年代,处在外忧内患的中国风雨飘摇,民不聊生,西北地区更是灾荒连年,哀鸿遍野。为改变现状,国民政府决定兴办西北高等农林教育事业。1934年,国西北地区第一所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高等农业学府——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正式成立,这就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前身。

1935年,在陕西省周至县永和乡一个农民家庭,袁锋出生了。8岁时,进入永和小学读书。袁锋老师回忆说,在那个年代,农村上学读书的人很少,父亲和叔父当时省吃俭用供我读书,那是下了多大的决心、付出了多少的心血。看到他们忙碌疲惫的身影,我就暗自下定决心,好好听他们的话,用功读书。小学阶段培养了他学习的良好兴趣,也养成了认真的习惯。

然而好景不长,由于家中经济陷入困境,袁锋在初中部学习一年后便辍学在家,成了一名“小农民”。虽然要干的农活很多,但由于养成了认真学习的好习惯,一有机会,他就抓紧时间学习,见缝插针地阅读报纸和书籍。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各项事业百废待兴。1951年,袁锋考上了陕西郿县农业技术学校。由于过去初中只读了一年,他的学习基础较差,特别是学习三角、大代数、物理等课程十分困难,但袁锋并未被困难吓倒:“父辈给予我厚望,新社会给了我机会,再大的困难都要克服。”整整两个月,他向老师和同学虚心请教,埋头苦读。功夫不负有心人,两个月后,袁锋取得了全校第一的好成绩,更增强了他进一步学好的信心。

西农是我骨子里的永远牵挂

20世纪50年代,在中等院校学习的学生可以有条件报考大学。1954年,袁锋被录取到西北农学院(即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植物保护专业学习,从此,他与西农、植保、昆虫的故事就此展开。而西农令他难以忘怀的就是自己的恩师、我国著名昆虫学家周尧教授。袁锋认为,这位昆虫学界一代宗师、虫坛怪杰,是老一辈西农人的杰出代表。

“1954年,我进入植物保护系学习时,周尧教授风华正茂,担任系主任和昆虫学教研室主任。作为专业基础课‘普通昆虫学’的主讲老师,是他的课程把我引进昆虫学的大门。”在袁锋心里,周尧就是他学习的楷模。大学四年,袁锋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老师们的影响下,袁锋决定跟随恩师周尧教授立足小昆虫,开创新事业。

1958年,袁锋本科毕业留校毕业后从事昆虫学教学工作。1962年,参加全国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被北京农业大学昆虫学专业录取。研究生期间的课程学习和科研训练,让袁锋深感西北农学院昆虫学科整体水平低,科学研究能力亟待提高。怀着对西农深厚的感情,1967年,他回到母校继续从事昆虫学教学,先后担任西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主任、作物病虫综合治理与系统学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等。工作中,注重课程建设和学科建设,为植保学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半个多世纪的科教生涯中,袁锋老师先后主持或参加完成科研项目21项,发表科学论文(著)250篇(册)。有人说,著名昆虫学家周尧教授是学校第一代昆虫学家,袁锋教授是第二代昆虫学家。对此,袁锋却不以为然,他谦虚地说,我其实没有做什么,只是继承西农老一辈科学家“爱国、惜时、创新、坚毅”的治学精神,做了一点力所能及的事。

西农学子要做新时代“三农”事业追梦人

退休后,袁锋老师心系西农,初心不改,奖掖后者。“不管什么时候,为党育人的初心不能忘,为国育才的立场不能改。”

袁锋老师说,现在他对学校“经国本、解民生、尚科学”的办学理念理解得更为深刻,“诚朴勇毅”的校训更是伴他一生。他希望西农学子心怀社稷,情系苍生,承远古农神后稷之志,行当代“教民稼穑”之为,做新时代“三农”事业追梦人,为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业科教事业发展作出贡献。

采访结束时,我们忽然感到,袁锋老师和许许多多西农科学家一样,就是“扎根杨凌、胸怀社稷;脚踏黄土、情系三农;甘于吃苦、追求卓越”的“西农精神”的化身——走过风雨,拥抱阳光,托起了中国农业明天的太阳!

编辑: 张华     终审:刘庚军    最后更新:2019-06-26


Copyright (C)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离退休工作处 版权所有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陕西杨凌 邮编:712100 网站负责人:张鹏飞 管理员: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