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关工委» 为农机发展奉献终生

为农机发展奉献终生

——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机械化专家祝永昌教授

作者:刘琳 来源:  时间:2023-09-24  浏览次数:

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

滴滴汗水摔八瓣。

如今手扳机器按开关,

农民赛过活神仙。

祝永昌.jpg

  88岁高龄的祝永昌教授回忆工作时,想起自己年少意气风发,与西农之间阴差阳错的缘分,脸上忍不住洋溢出幸福的笑容。在西农祝老始终俯下身,弯下腰,将自己毕生的心血倾注到了农业机械化发展事业中。

热血难凉鸿鹄志

  如果知道自己会在西农干一辈子,祝老当初还会不会如此固执地想要离开她?

  回忆当初西农的青葱岁月,祝老眼里是历经沧桑后的复杂。抗日战争期间,他的家乡商洛虽未沦陷,却也危机四伏。当时意气风发的祝永昌和广大青年一样怀有一腔保家卫国的热血。大学几年,他最大的心愿就是毕业后能留校西北工学院,研究生产飞机大炮。然而作为西北工学院机械制造工艺专业毕业生的祝永昌被分配到了西北农学院农机系,从向往研制生产飞机大炮变成了研究生产田间的农具,这种巨大的落差让他感觉自己被命运狠狠捉弄了一番。于是,以“学非所用”为理由,他曾多次向学校、高教部甚至国务院反映,期盼并坚信迟早会调离农机系。当时的他一边教书授课,一边期待着事情能够出现转机,持续了半年多,解决方案还未得出,祝永昌对西农却产生了不一样的情愫。

生产实践受教育

  1958年5月18日,系主任委派祝永昌到武功县上管乡五合社了解并协助进行农具的改造。到武功后他被眼前的景象深深的震撼:“农民花费数千斤小麦才能买到的双轮双铧犁被改造成了工作效率极低的人力车,不仅很难推动,而且极不好用。”这犁不能用,被悬挂在了墙上,成为农民口中无用的“挂犁”。看到农民仍在使用落后的农具,祝永昌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也就是从那时起,他下定决心改良这种只能挂在墙上被“观赏”却没有实用价值的“挂犁”。

  让祝永昌下定决心从事农机具研究还有另一件事,当时担任班主任的他带领学生到田间干定苗农活:“起初同学们对这项工作感到十分好奇,去的时候脸上都带着笑,活泼的同学还唱起了歌。”可是刚工作没多久,频繁蹲蹲站站的大学生就开始有些吃不消,叫苦不迭。不但劳动效率低,种子也被浪费了不少。“定苗工作主要是为了控制禾苗的数量,以达到合理密植的目的。如果身强体壮的大学生尚且不能负担如此繁重的工作,农民咋办?”祝永昌充分认识到了“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分量。

忠诚无悔守初心

  祝永昌想法变了!

  他开始思想稳定、恪尽职守做 “农”事了。特别是高校刚开始恢复教学工作阶段,他倾注心血编教材,尽力培养大学生。当时学生入学靠的是推荐,知识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为了让大部分学生能理解教材上的内容,教材编写既要有真才实学的内容,又要能通俗易懂,这无疑是巨大的挑战。祝老师课堂上能讲得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课堂下就伏拼命伏案查资料,编著教材。好几次为了能在教材上给学生呈现最标准的答案,他常常一工作就是一个整夜,回过神才发现又该收拾收拾去上第二天的课程了。正是祝老师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教材编写的一丝不苟,他编写的《省柴灶及测试技术》一书被评为优秀教材,在当时发行量很大。

  为了改良和研发适合国情的农机具,祝永昌带领课题组联合校办工厂、农机具设计、液压等方面的专家开展攻关。他发现改良一款收割机只靠书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他带领团队知命不惧,日日自新。国内外没有相应实验数据,那就自己制造试验台架开展试验!收割机功耗太大,那就潜心研究两年把功耗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业界认为小型拖拉机的功率不能和联合收割机配套,那就让我们中国独立生产的“飞龙-0.75谷物联合收割机”向世人证明——浮舟沧海,立马昆仑,我们能做到!

  为了造出高质量的机具,祝老和团队成员的足迹遍布陕西、山西、河南、内蒙古、青海等地,跟着机具做调试修正,系统修改设计图纸三次。“飞龙”为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小田块、小型动力农机配套机具匮乏的农机化提供了极大的便利。1993年和1996年《中国农机化报》连续发表长篇文章《游弋麦海竞自由》《鸭子下出了鹅蛋》《“小联合”风云录》等文章,肯定了“飞龙”的研制成功。并评论:“经过近10年的努力,终于造出了一种适合中小规模经营、价廉实用、可与15-18马力小四轮拖拉机相配套的小型背负式联合收割机,并以令人信服的实地作业性能大受农民欢迎。这是一项造福农民的伟业,它使我国小麦收获真正的全部实现机械化成为可能!”

霁月光风总是情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要用中国的粮食装满中国的饭碗,因此保证粮食生产是首要问题。要真正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保证粮食生产供给是不容小觑的问题,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是方向。

  百般情感,千钧力量。在谈及对年轻人的期待时,祝老情深意切、谆谆教导:“自己看准了的事情一定要坚持,有好处!”。他还教导我们要加强身体锻炼,这不仅是国家的需要,更是对自己的身体负责任。最后,祝老选择用他们上学时的歌结束采访:“火车在飞奔,轮船在歌唱……国家的农业也一定会在你们这些新兴人才手中越来越强!”


编辑: 张华     终审:刘庚军    最后更新:2023-09-24


Copyright (C)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离退休工作处 版权所有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陕西杨凌 邮编:712100 网站负责人:张鹏飞 管理员: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