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 处办 029-87092668 / 87092231
- 传真 029-87092668
- 地址 西农路22号
- 邮编 712100
- 邮箱 ltxc@nwsuaf.edu.cn
- ltdw@nwsuaf.edu.cn
- 办公地点 北校区老昆虫博物馆一期办公楼二楼(北校区校医院对面)
- 各校区服务中心联系方式
-
人老心不老 离岗不离心
——走近我校部分老有所为先进个人
作者: 来源: 时间:2016-10-10 浏览次数:
刘树璋同志今年82岁,1995年退休至2016年5月离退休党总支、支部换届,他担任水科所离退休党支部书记21年,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是党的人,就要做党的工作,做群众工作”。
作为一名支书,刘树璋注重政治理论学习。离退休党委下发的学习资料每期他都通读、细读,摘重点,记笔记,撰写学习体会。为了提高党员学习兴趣和学习实效,他在支部先后六次开展以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有奖知识竞赛,每次出题,他都会翻阅大量学习资料,确保试题系统、全面、重点突出。
自己虽已是高龄,可刘树璋经常进家入户看望有病、行动不便的老同志,为他们做好事,办实事,解难题。他结对帮扶孤寡老人李兴碧后,经常帮他们买电、买气、交水费。去年一天深夜,李兴碧突发心脏病,刘树璋夫妇不顾自己年高体弱,及时到家陪护,拿药端水,直到病情稳定,她女儿回来方才离开。第二天又送李兴碧去医院,办完住院手续才回家。李兴碧家人感动地说,刘树璋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离退休处每次发放米、面、油,他都会主动帮行动不便的老人代领,用三轮车跑多趟给那些老同志送到家。
今年“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求党员填写《基本情况登记表》,表格内容多,时间紧,任务重,发快递、挂号来不及,刘树璋利用三天时间,分别给住在户县、西安、海南等地10位老同志打电话帮着填表,最多的时候打了一个半小时的电话,确保各项信息准确无误。
刘树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普通老党员的赤子之心,在群众中树立了很好的人民公仆形象。他所带的支部四次被评为“先进党支部”,他本人也两次被评为学校 “优秀党员”。 (巨明侠)
王志常:热心公益 服务百姓
2006年4月到2016年5月,王志常担任南校区第一党总支书记。他十几年如一日,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乐于奉献,树立了一名老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范。
王志常始终把党的事业放到首位,近年来中,他身患疾病,腿脚不便,经常拄着拐杖艰难地上下楼,参加离退休党委会议、总支会议等。他常说,我们这些支委、书记,一定要开会前先学习、领会文件精神和精髓,抓重点,带好头,组织好每月一次的组织生活会。有病外出,他不忘安排好总支工作。2016年3月,他到广州女儿家疗养前,给每个支部书记打电话叮嘱,一定要支持党总支工作,协助校区搞好离退休职工的服务工作。期间,还不断电话联系,指导和询问总支开展的各项工作。
根据离退休党员年龄大、身体弱、行动不便、居住分散的实际,在王志常的倡导下,南校区组织生活会短、实、活,讲求效率,形式多样,总支工作开展得井井有条,有声有色。
王志常同志关心孤寡、独居、高龄老人的生活,指导农科院校区建立亲情服务联络小组。亲情服务联络小组做到三落实:四位一体的组织机构落实、服务对象落实、联络组帮扶人员落实。他提倡各支部党员,主动和长期有病、行动不便的党员结对,使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同志们的关怀。他还积极组织每年一次的离退休职工困难资助金发放,做到公正、合理,使群众基本满意。
王志常常说,退休了,能为大家做点事,是好事,说明自己还能行,还有用。老同志生病了,他到医院、到家里看望;谁家有矛盾了,他给调解;老同志不幸故去了,他主动写挽联。一次,他双腿突然不能动,马上就要去医院治疗,还要坚持为老同志拟好挽联。他擅长书法,无论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只要向他请教书法,他都乐于帮助,并无赏奉献笔墨。
作为杨陵区人大代表,王志常认真履行代表职责,积极向政府建言献策,并得到区政府高度重视,先后解决了老年人乘坐公交困难,杨陵市民入公厕难等问题。(张彩荣)
张成和:知恩图报献爱心
张成和是我校场站管理中心二曲试验站退休职工,1993年6月退休回到南京定居。20多年来,他热心公益事业,二十年如一日坚持参与公益活动。
1927年3月,张成和就读于陶行知创办的南京晓庄小学,由于家庭贫寒,抗日战争胜利后,经陶行知先生推介,有幸受到了宋庆龄基金会的资助,才得以完成小学学业,并迎来了解放,得到人民政府资助,从浙江大学蚕桑专业毕业。
几十年来,张成和有个心愿,就是知恩图报,用自己实际行动回报社会。1988年,他向宋庆龄基金会捐赠了8000元,而他当时的月工资只有100元左右。
2001年1月,受《南京日报》社邀请,张成和参加了如何办好报刊座谈会。先后参与编撰陶馆(含小学)书刊两本;受浙江大学聘请参与“学运史”编写和“口述历史”专访。2007年春,在陶知行先生创办晓庄学校80周年之季,他主动联系报社,组稿10多篇,积极宣传陶行知教育理念。
2014年3月3日,张成和将自己积攒下的10万元退休金,捐给启蒙母校——南京晓庄学院附属小学,资助贫困学子或奖励品学兼优学生、优秀园丁,并成立“张成和‘陶娃’基金会”。此后,他还向晓院附小和陶行知纪念馆捐赠了500本书籍。
张成和现被南京晓庄学院附属小学聘请为“名誉校长”。他每天坚持读书看报,积极参与江苏浙大校友会、原南京二中、晓院附小和所在社区的公益服务,并因此充实自己且快乐地过着每一天。2014年,他被评为第十三届百名“南京好市民”。(张华)
孟秀荣:夕阳灿烂别样红
2000年退休后,孟秀荣凭借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一腔热情,当上了水保所校区舞蹈协会负责人。她性格开朗,热情大方,待人厚道,在她的带动下,校区舞蹈、晨练活动搞得红红火火。
孟秀荣虽已年过七旬,但精神劲头像年轻人一般。早晨提着音响,带领大家在外晨练,下午在排练大厅教大家学舞,整天忙个不停。为了教新舞,经常是自己先在家一遍一遍看碟片,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学,反复对照标准,练习领会,然后再给大家教,她的队员最小的也都50多岁了,有些人舞姿较生硬,缺少柔美感,她就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耐心示范,让其反复练习,在她的耐心帮助指导下,队员们的舞姿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编排舞蹈遇到困惑,她就向同行虚心请教。为了保证演出效果,借到合适的演出服,她常常东奔西跑,托熟人,甚至不顾路途遥远和交通不便,想方设法解决。她就是这样任劳任怨,一步步成为老年舞蹈队员心目中的灵魂人物。
十多年来,她带领的舞蹈队不管人员怎么换,大家都像老姐妹一样相处,除了一起锻炼,哪个队员家里有事或者生病,其他人都会前去看望。孟秀荣常说,跳舞只是为带着老姐妹们健身开心快乐,退休了,就要让自己的生活丰富起来,让晚年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这支老年舞蹈队在“领头雁”孟秀荣的带领下,经常出现在老年活动场所和杨凌区各种演出中。今年6月,在学校离退休处组织的才艺展示中,她们表演的舞蹈《红歌中国行》,满含着春的气息,个个舞姿轻盈,动作优美,让观众惊叹不已。7月,她还牵头组织了上百人的太极队,参加了杨凌示范区举办的首届杨凌文化艺术节启动仪式的大型表演,受到大会组委会的好评。(周保林)
编辑: 终审: 最后更新:2016-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