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 处办 029-87092668 / 87092231
- 传真 029-87092668
- 地址 西农路22号
- 邮编 712100
- 邮箱 ltxc@nwsuaf.edu.cn
- ltdw@nwsuaf.edu.cn
- 办公地点 北校区老昆虫博物馆一期办公楼二楼(北校区校医院对面)
- 各校区服务中心联系方式
-
参观美丽乡村 感受建设成就
——水保所校区老同志赴五泉乡村参观侧记
作者:周保林/文 郑世清 史新合/图 来源:水保所校区服务中心 时间:2018-11-29 浏览次数:
11月23日早饭后,天空晴朗,2辆满载老同志的大巴车,向杨陵区五泉镇驶去。
在纪念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水保所校区服务中心组织89名离退休职工前往杨陵区五泉镇美丽乡村——蒋家寨、王上村、斜上村、毕公村等,开启为时一天的实地参观体验,感受乡村建设成就。
参观蒋家寨
我们参观的第一站是蒋家寨。这里曾经是杨陵科教单位的小麦育种基地,也是水保所的知青点。如今的蒋家寨,既是全国改善农村人口环境示范村,也是全省现代农业发展型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示范村。参观时,尽管节气已过立冬,但灿烂的阳光一直照耀着老同志,温暖如春。大家畅行在村道上,看到的是村域绿树成荫,堂前屋后,干净整洁,各家门前的小花园,菊花正艳。文化墙,造型路灯,处处彰显建设成就。村委会蒋主任一边领我们参观,一边向我们介绍说:我们村的主导产业主要是种植猕猴桃。近年来村委会一班人,认真落实党的惠民政策,拓宽致富门路,推进脱贫攻坚。杨陵区驻村干部和西农大科技专家,在我们村积极开展结对帮扶和技术指导。这样我们村的面貌每年改变一点,聚沙成塔。如今,村委会办公场所,村民服务中心,党员活动室、卫生室等建设全覆盖。村道从原来的沙土路,硬化成柏油路、水泥路,全村都是小洋楼,宽敞明亮。还将原来的涝池改扩建成现在的小公园,村民们茶余饭后去广场散步、跳舞、聊天都和城里人生活一样。去年天然气进了村,今年又进行了旱厕改水厕,每户给安装一个坐便器,一个蹲便器,并建设了雨污水分流管网,村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一位在村公园健身器上锻炼的老者说:村民的房子大都装修了,现在的生活比以前强了很多倍,吃的好,穿的好,环境也好,我很满足,感谢政府的好政策,感谢村上的好领导。当他得知我们是西农大退休职工时,马上又说,感谢你们西农大的老专家指导我们致富,你们西农大技术人员,以前是指导我们种小麦,提高产量,解决温饱,现在是指导我们种植猕猴桃,为我们增加经济收入,你们可真是活菩萨啊!
曾在这里下过乡的吴瑞俊同志,在参观中深有感触的说:到这里一看,见证了许多历史性变化,和过去的记忆形成鲜明对比,原来是杂乱无章,垃圾遍地,前院住人后院养畜,是个基础设施非常落后的村落,如今变成了街道整洁,院落干净,环境优美,生产生活设施配套的生态文明村。离休干部赵琴同志对蒋主任感慨地说:1977年我送女儿到你们村下乡插队,印象中的村容村貌完全和现在的不一样,变化真是太大了。记得当时的村支书叫蒋志科,不知他老人家现在安否?蒋主任说:老支书去年不在了,他当了多年的村支书,为村上的发展付出了很大心血。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没有停留太久,告别了蒋主任,就继续进行下一站,乘车来到王上村。
参观王上村
参观王上村
王上村是杨陵区乡村振兴的试点村,距隋泰陵400余米。一进村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整个村庄有一种古村落韵味,街道两边的路灯、照壁、文化墙装饰、村民房前的外墙立面以及休闲小公园等,随处可见隋文化的印记。据王上村李书记介绍说:我们村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北斗工作室合作,从2016年至今,先后有6名研究生以实践项目为依托,驻村帮助规划建设,以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探索适合不同乡村建设的规划模式,统筹兼顾把乡村规划建设成“生活上方便人,环境上吸引人,产业上留住人,精神文明上培育人”的理想家园。除了推出古村落的原生态人文景观,村上现已发展了800余亩猕猴桃园,正将传统大田农业打造成为园艺经济。依托隋泰陵打造的环村路,各个路口都设置了仿古指示牌,既方便了游客来此观光,又呈现了地域文化特色。村上的基础设施不断升级,同时引导村民积极改造建设富有地域特色的民居。每户门前都建有休闲长条凳,小花园,面墙上还镶有村规民约。村上通了公交车,村民出行,客商上门,都很方便。我们让现代农业、历史文化、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全力打造国家乡村振兴示范村。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驻村研究生小沈说:我们以项目带动规划,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探索规划具有推动运用价值的高品质乡村建设系列方案,把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打造成紧密联系、融为一体的发展模式。大家还有许多要了解的问题,因时间关系,顾不上多问。我们告别了王上村,在温暖的阳光陪伴下,又向下一站出发了。
参观斜上村
我们来到斜上村,村委会任主任热情接待了我们,一番客套话过后,进入正题。他说:我们村的猕猴桃面积在五泉镇是最大的,有1000余亩,形成了南果北菜格局。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村上还没有建立网上销售渠道,有些村民只是自行在网上零星销售,还没有形成规模化和统一定价,村上正设法改变这一短板。近年来,村上实现了道路硬化、亮化、美化,实施了改灶、改厕、改水工程,建设了农村文化活动中心、文体广场、农家书屋等。我们参观时看到村民们正在社区进行认证。任主任还说,村上现能做到及时清理垃圾、杂物和违章建筑,实行精细化保洁管理,村上还建有幸福院,70岁以上的老人,每天伙食费自付5元,民政和村上补贴10元,我们在幸福院参观时,从老人们一脸的幸福感看出,生活的很不错。
参观毕公村
第四站,我们来到杨陵的最西端毕公村。一进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条整齐的汉风街道,高大的伏波将军马援塑像竖立在马援祠广场上,村容村貌中处处彰显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毕公村马书记首先向我们介绍了马援祠,他说:毕公村的马援祠被海内外马姓族人当作宗族圣地。马援祠里供奉着马援、马融、马超三位著名历史人物。马援是汉代军事家、战略家和思想家,是东汉的开国功臣,他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边疆安定及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马援的精神风范和历史功绩一直为中华儿女推崇和敬仰。今年第十届世界马氏恳请大会暨杨凌投资推介会,就在这里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近千名马氏宗亲在马援祠广场举行祭祀大典。恳亲大会已成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加强经贸交流合作、传承马援精神,促进中国繁荣统一的马氏恳亲联谊大会。
马书记还特别强调,改革开放40年来,村上发生了巨大变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日趋完善,村民崇尚科学的意识不断增强,生态果园遍地。现在村上正在推进“厕所革命”,完善农村生活设施,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加快建设“产业+旅游”为一体的发展模式。充分利用古迹,自然生态条件,将我们这个偏僻村落,打造成充满汉代文化元素的生态村,用猕猴桃这个支柱产业,基本实现了带动村民集体致富。2017年人均收入达17300元。村上还每年组织村干部和致富能手外出参观学习,聘请西农大专业人员开展技术培训,组织农民学习网上等多渠道销售农产品,已走上一条特色产业致富之路。
参观扶贫园
参观扶贫园
第五站,参观杨陵区精准扶贫园,地点在五泉镇曹家堡。当我们到达时已是午后1点半,扶贫园的管理人员都下班回家了,所以我们就自行在部分开放的大棚里走马观花的观看了花卉、蔬菜大棚。虽说众多热带水果以及鸡、猪、羊等养殖大棚没有全部看成,有些遗憾,但也有收获。从园区的规模、生产状态来看,杨陵区正在努力构建全区上下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进而带动全域乡村实现自身造血功能。我们还从园区的宣传栏了解到,本园区主要致力于让贫困群众直接参与到生产建设发展中,通过一定时间的学习实践,真正掌握一技之长,有了自身的造血功能,就会有更多的出彩机会。据园区门卫值班人员说:这个园区主要是惠及贫困群众,这里所用劳务人员主要是招收家庭贫困的农家子弟来此打工和学习创业技术的。
参观五泉古镇
参观田园农庄
不知不觉,参观之旅接近尾声,大家还兴致未尽,顺路又参观了即将竣工的五泉古镇以及杨凌大道、杨凌高铁南站和位于高铁南站西南不远处的新建田园农庄,让大家再次感受了现代农庄的独特魅力。
田园农庄整体布设,中轴对称,呈现中式园林格局,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大门和中央主干道展现出非凡的迎宾之仪。理想的人居环境,给人一种府院诗意生活,道路两边各种绿植点缀着每个角落,黄色的建筑外立面和郁郁葱葱的绿植互为映衬,使庄园显得特别高端和荣耀。
武功园区——路网工程
返回时,我们途经东环路,又看了路边新竖立多幅高大的武功杨陵一体化建设规划效果图,整体规划布局是沿漆水河下游进行的,看上去恢弘壮观,令老同志十分激动与振奋,深信杨陵的未来一定会更美好。
这次实地参观,美好的成果太多,无法一一叙述。尽管从早晨到下午,中间一直没休息,饮食也是各人自带的,但老同志被欣欣向荣的乡村和丰厚的历史文化所深深震撼,没有叫苦叫累的,纷纷说:没想到杨陵的乡村发展如此迅猛,面貌焕然一新,农民收入大幅增长,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组织这次实地参观,很值得。还期待校区服务中心组织下一次的全方位探访,给大家带来更大的惊喜。
在下午3时许的返回途中,不少老专家还直述了自己的观感,归纳成以下四点:
一是杨陵区以新农村建设为主线,围绕“生态宜居、兴业富民、文明和谐”的目标,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使全区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群众的幸福指数显著提高。
二是通过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改善村民居住环境,充分挖掘地域历史文化,实现产业强、农民富的目标。
三是参观的四个村都以猕猴桃和蔬菜为主导产业,用现代科学促进农民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和农民的增收致富,进一步证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四是大力发展公共事业,促进村民和谐。改善村小学、幼儿园条件,提高村卫生室配置标准,建立了文化活动中心,村民技术培训学校,老人幸福院以及污雨水处理管网等,为实现今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总支书记李锐在参观结束后说:这次外出参观的人数、效果远超预期,充分折射出老同志对杨凌城乡发展的重视与关切,说明我们组织就近参观是非常有必要的。
编辑: 终审:金平安 最后更新:2018-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