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处办 029-87092668 / 87092231
  • 传真 029-87092668
  • 地址 西农路22号
  • 邮编 712100
  • 邮箱 ltxc@nwsuaf.edu.cn
  • ltdw@nwsuaf.edu.cn
  • 办公地点 北校区老昆虫博物馆一期办公楼二楼(北校区校医院对面)
  • 各校区服务中心联系方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鹤发携童颜,共览西农史

鹤发携童颜,共览西农史

作者:文/张昊轩 田昀鑫 图/王德旭 来源:  时间:2021-04-08  浏览次数:

4月5日下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唐仲英爱心社、后稷公益社仲英青年学者、离退休职工党委和学校关工委共同邀请退休老编审罗志成老师与青年教师和学生同游北校区,回望历史,缅怀先辈,促进西农学子了解西农历史、感受西农情怀。

罗志成老师讲述西农昔日风采_副本.jpg

师生一行步入北校区南门外五台山上的东南窑,罗老师和青年一代共同回顾东南窑在解放前见证风雨飘摇中西农艰难发展的历史岁月;回顾上世纪李振岐院士在东南窑地下防空洞基础上改造而成的实验室里研究小麦条锈病的经历;回顾康振生院士继承和传承“东南窑精神”在东南窑进一步推动小麦条锈病科学研究工作并取得重大成就的事迹。东南窑的历史展示和体现着生生不息的西农精神。罗老师在此倾情讲述着东南窑的故事——两代院士在没有先进的设施条件下,将东南窑地下防空洞改造成为科学研究、教学实习的重要基地,为我国小麦条绣病研究提供了坚实保障。听到以上讲述,仲英青年学者水建学院王斌老师动情朗诵了李仪祉先生的诗作《咏武功农校》:“正襟危坐乎高岗,山巍巍兮水汤汤。漆可濯缨渭濯足,山作笠兮云为裳。倦来偃卧枕岐梁,梦入周公之故乡。右手触文帝之寝堂,左手抚太宗之摇床。倾耳以听音锵锵,似闻凤鸣于朝阳。太白皑皑冰雪光,焕如明镜照我肺与肠。膴膴周原黍稷黄,思我先民荐蒸尝。吁嗟乎!孰维新命于旧邦?安得起后稷公刘文武于地下,使我民族复发扬?”。我们青年一代被李仪祉、李振岐、康振生等一代代西农人扎根西北,不辱使命,一步一行创造出业界公认的成就所感动。

随着罗老师的讲解,师生们走进校园,走到三号教学楼前。伫立楼前,究其历史,溯其本源,战火中留存的痕迹印证着它的辉煌,八十余年时光中见证着一代代西农人的成长。在辛树帜先生的铜像前,罗老师娓娓道来先贤一生的伟大贡献,老一辈西农人“筚路蓝缕启山林”的艰苦奋斗经历,让师生们深刻感知自己身上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正如陈颖同学所说“从东南窑到三号教学楼,从艰苦创业的岁月到辛院长的一生,我第一次真切听到和感受到了西农厚重的历史。三号教学楼楼体上的弹坑,那失而不得的石碑,都是西农、西农先辈们艰苦而又深远的过去。而今,书写历史的巨笔已传达到我们这一代的手中,前辈们的未竞之业也随着历史一并交付。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担起肩上的责任,将西农精神发扬光大。

时光易逝,欢景易结,在师生们充满感激的掌声中,活动到此结束。领略西农校园美景的同时,罗老师以己之经历的深情讲述,对于西农历史的如数家珍,字字箴言触动着在场每一位成员的内心。我们感受着老一辈西农人的满腔热情,铭记着作为当代西农人的责任使命,推己及人,薪火相传。唯有传承,史堪为史,吾辈唯砥砺前行,方不负先辈荣光。

最后,罗老师向青年师生赠送了《一代宗师——辛树帜先生的百年诞辰文集》,鼓励青年一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弘扬西农精神,为祖国的“三农”事业发展多做贡献。

罗志成老师讲述西农昔日风采合影_副本.jpg


编辑: 张华     终审:刘庚军    最后更新:2021-04-08


Copyright (C)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离退休工作处 版权所有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陕西杨凌 邮编:712100 网站负责人:张鹏飞 管理员: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