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 处办 029-87092668 / 87092231
- 传真 029-87092668
- 地址 西农路22号
- 邮编 712100
- 邮箱 ltxc@nwsuaf.edu.cn
- ltdw@nwsuaf.edu.cn
- 办公地点 北校区老昆虫博物馆一期办公楼二楼(北校区校医院对面)
- 各校区服务中心联系方式
-
【红色家书】马林娥:寄给父亲的一封信
—— 父亲给我说的三句话
作者:马林娥 来源: 时间:2025-09-18 浏览次数:
编者按: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为赓续红色基因,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传承优良家风,纵深推进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结合我校光辉办学历史,离退休职工党委在全体离退休职工中开展了“红色家书”征集活动。
此次征集的家书中,既有离退休职工追忆先辈投身抗战、坚守家国的热血往事;也有回忆长辈廉洁修身、传递优良家风的感人故事。为此,我们遴选选登部分家书,希望能让更多人从这些质朴的文字中,读懂家国情怀的厚度、红色基因的温度,为学校事业发展、为民族复兴伟业凝聚不竭的精神力量。
亲爱的父亲:
您可好呀?分别数十载,我们时刻都在怀念着您,您对我们的教育和养育之恩,我们铭记于心。您生前给我说的三句话, 影响了我一生,让我在任何时候都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第一句话是在我考上林校,即将启程的头一天晚上,您单独把我叫到一边,除了给我一学期的学费和生活费外,还语重心长地教导我:“去了之后,要好好学习,不准谈恋爱、早恋”,嘿嘿,正直十六岁花季少年的我,害羞的直点头。有了父亲的预防针,我在校的生活简单而又快乐,上完课后,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逛街和运动项目上,我们乐此不疲地坐火车到处游玩,去同学家做客,每天的时间都排的满满的,让我这个“山里女娃”流连忘返,因为听父亲的话,在校期间没有和同学、朋友产生男女之情,所以在毕业时,少了感情的瓜葛,只留下美好的回忆。
您给我说的第二句话,是在我结婚生子后,您已查出患食道癌的治病期间,那时我一个人在火地塘上班,孩子刚出生一年,无人照顾,您毅然决定要把我的孩子接到西安,由你们二老亲自照顾,这种无私深厚的亲情感染了我。转眼到了2001年的时候,我们学校要在林学院东院一次盖6栋120平的小高楼,首付3万,工人身份的我一时拿不出这么多的钱。您知道了这个消息,亲手递给我了3万元现金,解决了燃眉之急。我很感激父亲对我的帮助,尤其是在父亲身患重病,经常要做手术,放、化疗之时,拿自己的救命钱来成全女儿的心愿,真是父爱如山,厚重淳朴。
您说第三句话的时候,已是病入膏肓,临终遗言之时,我们姊妹几人围在您周围,您缓慢地说道:“家里还有四万块存款,其中2万给你们的妈妈养老,剩下的2万给你们的弟弟用来结婚”。我急忙说:“我还欠你们3000元钱”,父亲您扬起胳膊摆摆手:“不要了,你把娃培养好就行了”,听到这些话,我们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哭了,抗癌5年的父亲,最终还是离我们而去,我们姊妹没有一个人为家产争的头破血流,大家都自觉地承担起照顾母亲的责任。在我女儿考上大学后,我每周星期五下了班,都会赶晚上七点多的火车去西安照顾我妈,周末再坐晚上六点多的火车回到杨凌,第二天接着上班,以此类推,这种赶火车周周陪母亲的行为持续到孩子本科毕业,直到疫情的时候,因为管控才不得不暂时取消。
和父母的爱相比,我们对父母的爱差了很多,你们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在你们的言传身教中,我们懂得以身作则、洁身自好,低调做人、勇于奉献。
父亲,要说的话太多,我只能浓缩成一句话表达,您的子女都很优秀,他们都衣食无忧,一生幸福,您就放心吧,有机会咱父女俩再聊,遥祝一切安好!
此致
您的三女儿:林娥
【作者筒介】:马林娥,女,1971年12月生,西林校区退休职工。
编辑: 张华 终审:马志宏 最后更新:2025-09-18